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考能达标训练 4-4].doc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考能达标训练 4-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考能达标训练 4-4].doc

1.(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的内容是关于“家书”的讨论,涉及到的是“传统媒介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问题:学生乙是科技信徒的代表,认为“邮件”“电话”必然会取代“书信”;学生甲、丙显然是支持传统文化的代表,感叹传统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引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学生丁从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联想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科技与道德”“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应该来说,这个题目的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就甲、乙、丙、丁四人的看法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展开,也可综合归纳、提取自己的观点。该作文题不限体裁,学生可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小小说、故事新编等。比如,写议论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追问。从立意创新的角度,从“为什么需要文化创新”“怎么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出发进行阐述。如果学生要写记叙文,可以以“书信”为载体,写一个与“亲情”有关的故事,凸显“书信”在人与人的沟通上的重要性。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科技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考生可以从书信的式微入手,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讨论,指出科技不是万能的,最终得出“应该理性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影响”的结论。 2.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正视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入手,理性地对最近人们热议的话题展开探讨,例如“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与纸书”等,最终得出结论: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此消彼长 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提升,新事物纷纷涌现,但是这并不代表旧事物就失去了价值。考生可以写由旧书信、旧居、旧物件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另外:还需要在语言上多下一些功夫,使语言尽量生动、富有文采。 【佳作示例】 追寻·传承·发扬 湖北考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一种文化历久弥新,那就是书信文化。 常言道:家有良田,可能会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会被火烧掉;肚子里的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而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的入侵敲响了警钟,在“网络书写”之外,如何“书写”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于是,我们的目光不得不投向那些遥远的年代。 书信勾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面对破碎的山河,诗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诗人将万两黄金与家书相比,可见在诗人的心中,家书是珍贵的,是一切物质都无法取代的。 书信唤起了人们对亲人的牵挂。边塞诗人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诗句,我料想这个口信,定然弥足珍贵,因为它寄寓着远在他乡的人们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书信架起了臣子与君王沟通的桥梁。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以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后主刘禅的决心,一腔忠贞字字可见。忠孝不能两全的李密写下《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寥寥数语,感动了君王,也达成了自己不出仕的愿望。 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充满了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网络虽快,但替代不了丝丝情意;电脑虽好,却缺乏书信散发的缕缕清香。 朋友,在网络文化泛滥的今天,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为传承和发扬书信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名师点评】 一、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开门见山,很自然地从作文题的材料说开去,亮出自己的观点,结尾处又以作者的呼吁升华主题。中间各个段落以递进的方式行文,一步步论证了作者的观点,结构严谨。二、文采斐然,饱含诗意。文章引用了诸葛亮、李密等名人的言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也使文章更具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书信文化娓娓道来,为文章增色不少。文中许多句子前后对仗工整,如“网络虽快,但替代不了丝丝情意;电脑虽好,却缺乏书信散发的缕缕清香”,语言极富文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小松鼠正快活地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玩耍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