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勘探施工安全技术
一、施工区地理、交通位置、矿产种类及槽探施工技术条件
二、施工方案
1、工作量施工矿区岩石的主要物理机械特性
三、危害安全因素分析
野外勘探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车辆伤害、淹溺、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片帮冒顶、爆破、透水、中毒和窒息、火灾、火药爆炸、其他伤害等。其中: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片帮冒顶和机械伤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他伤害中突发疾病和高山反应发生的频率较高。
1、车辆运输危险因素分析
车辆运输是野外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出队、收队及野外踏勘,物资、设备的运输,作业人员运送均需使用车辆。而且野外工作期间大多行驶在便道,甚至需车辆自身探寻道路,车辆涉水等,安全行车保障低。因此,车辆运输安全是野外作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
2、淹溺危害因素分析
在野外有水系地区作业或途径河流是,未掌握水情、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冒然徒步过河或下河洗澡;通过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未探明情况冒然行进,易造成淹溺危害。
3、物体打击危害分析
野外作业中,在悬崖、陡坡上作业未清除上不浮石或违章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有浮石滚落造成危害的危险;在钻探工程施工中,安装、拆卸钻塔、钻进、提钻及处理孔内事故过程中,均会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硐探施工中顶板坍塌、浮石滚落,竖井、浅井、天井井口掉物等均可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4、坍塌危害因素分析
在槽探、硐探工程施工中,其断面规格违反《地质勘探安全规程》,未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在钻探工程施工中,在山坡上修筑地基时,在靠山边坡开挖地基未正确选取坡度,特别是边坡岩石松软时,其坡度大于45°,均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5、高处坠落危害因素分析
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含2m)以上均称为高处坠落。野外作业时,在陡坡或垂高2m以上处作业或在山道上行走滑跌;探矿工程施工中安装、拆卸钻塔,浅井、天井施工,如防范不到位,均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危险。
6、机械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在探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如钻机、泥浆泵、发电机、空压机、凿岩机等,易发生一些机械伤害事故,如机械设备的防护罩(栏)缺失或损坏、作业人员穿戴不整齐、作业空间狭窄等造成操作人员被卷入机械传动部位的危险;机械设备突出物、旋转零件飞出伤人;机械固定不牢,受载后造成挤压伤害;不停机检修设备造成的伤害等。
7、触电危害因素分析
触电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往往由于电气设备无接地接零保护装置、供配电线缆敷设不规范,线缆绝缘破损漏电、配电柜前无绝缘胶垫、在潮湿地区作业人员不穿绝缘鞋、电气闸刀破损、硐探掘进工作面未使用36V安全电压均可导致触电伤害事故;雷电也是造成触电事故的因素之一。
8、冒顶片帮危害因素分析
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一般与矿山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开采方法选择不当或错误、采掘顺序、凿岩顺序、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当;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面积大、时间过长;爆破后未及时惊醒顶板检查和维护;处理浮石操作不当;地质条件不好,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
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
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距营地5m。营地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林区营地,应开辟防火道。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涉水河流0.7m,流速小于3m/s,相应防措施。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逐级登高,逐步适应高原环境。严禁饮酒。配备氧气袋(瓶)、。人日饮水量,应不少于3.5。Mg/m3 一氧化碳CO 0.0024 30 氮氧化物(换算为二氧化氮)NO2 0.00025 5 二氧化硫SO2 0.0005 15 硫化氢H2S 0.00066 10 2.生产性粉尘 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 2 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下的粉尘 4 4、通风井巷冬季的空气温度,应高于2℃;低于2℃时,应有暖风设备。禁止使用明火直接加热进入矿井的空气。
5、巷道工作面风速不得小于0.12m/s,巷道风速不得低于0.25—0.6 m/s。供给巷道内工作人员的新鲜空气,每人每分钟不得小于4m3。
6、井下爆破作业后,必须保持足够的通风时间,排除炮烟,预防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发生。掘进的延伸,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需要时,应在井下增加局部通风设施,保证井下空气质量。
7、在有毒地点工作,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佩戴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使操作者免受有毒气体的危害;采用轮换工作以缩短在有毒气体地点的工作时间;加强局部通风,以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8、加强防毒工作的教育、培训,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