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解、口外、牙周.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解、口外、牙周.doc

口腔解剖生理学 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舌的血液供应来自舌动脉,舌后?有咽升动脉的分支。静脉血分两条途径回流:1、舌背静脉:收集舌背和舌两侧的静脉血注入舌静脉。舌静脉与舌动脉伴行注入颈内静脉;2、舌深静脉:起自舌尖,向后行于舌腹黏膜深侧,至舌骨舌肌前缘与舌下静脉汇合成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向后注入面总静脉或舌静脉。 舌的淋巴管及其丰富,主要起于黏膜下层和肌层,最终汇入颈深上淋巴结。愈近舌尖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低;愈近舌根部注入的部位愈高。淋巴引流分为四组: 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刻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舌前?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引流至颈深上淋巴结。 舌中央淋巴管引流舌中缝两旁的淋巴,经颏舌肌之间下行,然后向左右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穿过下颌舌骨肌注入下颌下淋巴结。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对侧。 舌后?的淋巴管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舌的淋巴引流丰富,血运充足,舌运动频繁,促使舌癌转移。熟悉淋巴走向,对舌癌的转移诊断,以及手术中淋巴清扫的范围。 舌的神经支配 舌的一般感觉和味觉:舌前?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支配,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所支配;舌后?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所支配。舌后?的黏膜感觉较敏锐。舌的运动神经为舌下神经,但腭舌肌由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 显露主干的标志: 乳突前缘标志:一般在距乳突尖平面上方约1cm,距皮肤表面深约2-3cm处,将腮腺向前推开,即可找到面神经主干。 骨乳裂标志:循骨乳裂向下至其转向内侧处,及骨乳裂转折点,此点垂直向内约1cm即茎乳孔,可在此处找到面神经主干。 外耳道软骨标志:腮腺鞘上端紧密附着外耳道软骨部的下缘,软骨下端约呈三角形,尖端内侧或后内约1cm,即可找到茎乳孔的面神经主干。 茎突标志:面神经主干位于茎突根部的后方,继而越过其浅面,其交叉处至茎突根部的距离约1cm。 二腹肌后腹标志:二腹肌后腹起于颞骨乳突内侧之乳突切迹,该切迹前段正指向茎乳孔,在乳突前缘深面露出的二腹肌后腹上缘距面神经主干较近,即可找到面神经主干。 面神经主干距皮肤较深,术野窄小,行主干解剖需谨慎。 显露分支的标志: 颞支:颞支一般在耳屏基部前1-1.5cm,或颞浅动脉前约1cm处,从腮腺浅叶上缘穿出。 颧支:耳屏、耳垂及眼外眦作标志。 颊支:腮腺管作为标志。 下颌缘支:可以面动脉、面静脉、下颌角及下颌后静脉作为标志。 颈支:腮腺浅叶下端作为标志。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面积越高,咀嚼效率越高。 牙周面积,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则咀嚼效率降低。 颞下颌关节疾患,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不充分。 全身疾患或口腔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均影响咀嚼效率。 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 上颌神经 鼻腭神经:双侧上颌123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腭前神经:双侧上颌345678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 上牙槽后神经:双侧上颌78及6的腭根及远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上牙槽中神经:双侧上颌45及6的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上牙槽前神经:双侧上颌123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 下颌神经: 颊神经:双侧下颌5-8的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和黏膜。 舌神经:双侧下颌1-8的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的黏膜、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下牙槽神经:双侧下颌1-8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颏神经:双侧下颌1-4唇颊侧牙龈及下唇黏膜、皮肤及颏部皮肤。 面部浅静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浅静脉接受口腔颌面部浅层组织的血液,汇入深静脉,分支多而细,变异多,吻合丰富,常呈网状分布。 大多数面静脉有瓣膜,静脉瓣的形态皆成袋状,袋口呈向心性开放,静脉有瓣膜但又不能完全组织血液反流。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肉收缩时血液可反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血液逆流。面部发生感染时,如上唇部、鼻部疖痈时,容易在面静脉内形成血栓,若处理不当或者挤压感染部位,感染源或细菌可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逆流至颅内的海绵窦,或经面深静脉而至翼丛再达海绵窦,导致颅内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所以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腮腺管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腮腺导管长约5-7cm,管径约0.3-0.5cm,管壁较厚,有一定韧性。腮腺导管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缘约1.5cm处穿出腮腺鞘,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行走,与颧弓基本平行,在咬肌前缘处几乎成直角向内穿过颊肌,约45°角在颊肌和黏膜之间向前行走,最终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侧面相对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略隆起,为腮腺管乳头。 开口部位狭窄,穿过颊肌时形成角度,所以腮腺管易形成结石,但腮腺分泌的唾液稀薄,所以结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