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详解.ppt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吸附理论-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Brunauer、Emmett和Tellor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吸附和脱附两个相反过程达到平衡的概念,以及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吸附分子的脱附不受周围气体分子的影响的看法,在langmuir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多分子层的气-固吸附理论。 认为表面已经吸附了一层分子后,由于气体本身的范德华引力还可继续发生多分子层的吸附。不过第一层的吸附与后面的吸附有本质的不同,第一层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直接发生关系。后面各层是相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层的吸附热与其他的都不同。第二层以后各层的吸附热都相同,接近于气体的凝聚热,并且认为第一层吸附未满前,其它各层也可以吸附。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吸附理论-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在恒温下,吸附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吸附量应等于各层吸附量的总和,因而可得到吸附量与平衡压力之间存在如下定量关系: 式中, γ 为吸附量; γ m为单分子层时的饱和吸附量;p/p0为吸附平衡时,吸附质气体的压力p对相同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0的比值,称为相对压力,用x表示;C=exp(Q-q)/RT,其中Q为第一层的吸附热,q为吸附气体的凝聚热。因此,BET方程可写为: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吸附理论-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BET方程主要用来测试比表面。用BET法测定比表面必须在低温下进行,最好是接近液氮沸腾时的温度(78K)下进行。 因为作为公式的推导条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在这样低温度下不可能有化学吸附。 此方程通常只适用于相对压力x在0.05~0.35之间,超出此范围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相对压力太低时,难于建立多层物理吸附平衡,这样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相对压力过高时,吸附剂空隙中的多层吸附使孔径变细后,而发生毛细血管凝聚现象,使结果偏高。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固体表面层的结构 研究实际表面结构时,可将清洁表面作为基底,然后观察吸附表面结构相对于清洁表面的变化。吸附物质可以是环境中外来原子、分子或化合物,也可是来自体内扩散出来的物质。吸附物质在表面简单吸附,或外延形成新的表面层,或进入表面层一定深度。 吸附层是单原子或单分子层还是多原子或多原子层,与具体的吸附环境有关。例,氧化硅在压力为饱和蒸汽压的0.2~0.3倍时,表面吸附是单层的,只在趋于饱和蒸汽压时才是多层的。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固体表面层的结构 吸附层原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是有序排列还是无序排列,与吸附的类型、吸附热、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在低温下惰性气体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并在通常下是无序结构。 化学吸附往往是有序结构,排列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表面原子排列的中心处吸附,二是在两个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桥吸附。具体的表面吸附结构与吸附物质、基底材料、基底表面结构、温度以及覆盖度等因素有关。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固体表面层的结构 在固体晶体表面上的原子和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清洁的固体表面处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如果某种物质能与表面作用,降低气表面能,则这种物质就将吸附在固体表面,这便是发生吸附热的依据。 吸附是固体表面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表面化合物 当吸附物与固体表面的负电性相差较大,化学亲和力很强时,化学吸附会在表面上导致新相的生成,即称为表面化合物。 表面化合物是一种二维化合物,该化合物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吸附态,因为它有一定的化合比例,且随着键合性质的不同表现的性能也不同;它又不同于体相的化合物,不仅化合比不同,化合物的性质也不同,而且通常的相图中也不存在。 氧吸附,把Pt在小于10-3Pa的氧压下加热,表面有化学吸附氧形成,此吸附的氧可被H2或CO除去,生成H2O或CO2; 如果继续提高氧压并升高温度,氧会部分扩散至靠近表面区域的体相,同时形成强结合的氧化物,其结合能高于250.8kJ/mol,它很难与H2或CO以及其它还原气体作用。 但已知的Pt的体相氧化物没有如此高的热稳定性。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表面化合物 表面化合物的形成引起的表面原子重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表面化合物在底物上的二维点阵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表面化合物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化合比是1:1,构成比较简单,如果尺寸允许,被吸附粒子构成(1×1)结构既可。但如果化合物比是1:2、1:3,甚至更复杂,点阵就复杂了。 表面化学反应是指吸附物质与固体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此时无论是吸附质还是吸附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2.2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 表面化合物 对于腐蚀和摩擦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化学反应就是随着氧的吸附发生的氧化反应。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