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调查.doc

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上) 热点观察·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上)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每一省份选取不同行政级别的市、县)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   本次调查将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显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经济类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和隐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和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无形的、不易量化的,但会间接反作用于小学生学业的因素)。 调查显示:多数家长忽视子女的兴趣和情绪   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   家长对子女优先关注现实性因素,对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   家长的教育关注点能直接反映其教育态度和期望。调查发现,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综合来看,健康安全、日常学习都属于现实性因素,家长对这两项关注度较高,而除去习惯养成排在第二位之外,家长对于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关乎子女未来成长的发展性因素关注度较低。可见,家庭教育立足点仍旧将子女“成才”置于首位,而对子女“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较为忽视。   学生减负并未减压,学习仍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   近六成学生对学习感到不同程度的“累”,且该数据随年级增高而直线上升。家长方面,尽管有35.27%的家长认为子女学业负担较重,但仍将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超过81.50%的学生放学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课外班或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亲子沟通中也有近五成家庭将学习作为主要话题。由此,子女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其的教育方式: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主权,亲子沟通更融洽;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受到更多的约束,其情绪情感需求也易被家长忽视。   成绩成为家长对自身和配偶评价的重要标尺   在家长的自我评价中,子女成绩优秀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很好”的为34.91%,子女成绩较差的家长仅为5.12%;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较差的家长中,子女成绩好的家长比例仅为2.96%,子女成绩差的家长则高达33.69%。在家长对配偶的评价中,子女成绩越好,家长对配偶的评价越高:子女成绩优秀的家长认为配偶非常合格的为37.59%,比子女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高4.85%,反之亦然。可见,这种以“学习”为标尺的评价方式,无疑会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判断力和自信度,甚至引发夫妻矛盾。   “人机时间”过多,家庭文化娱乐氛围不足   小学生家长回家后主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的高达45.63%,“人机对话”大量挤占了亲子互动时间。与此同时,家庭文化娱乐活动则远远不足,“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仅占17.92%。学生回家后几乎没有户外活动和阅读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0.03%和17.81%,超过1小时的分别为14.44%和13.18%,且这一现象随学生年级升高有所加剧,对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造成了不利影响。   母亲在家庭性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女生比男生接受性教育更为充分   尽管当下社会对涉“性”话题有所开放,但家长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时,“说什么”、“如何说”仍然存在观念和能力上的双重阻碍。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家长曾对子女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性教育,但内容多集中于性别教育和性器官卫生保健,对防范性骚扰、生命教育等较少涉及。而阻碍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家长的性教育能力不足(50.60%),对性教育的教授内容和方法均缺乏认知;另一方面则与态度保守有关(26.36%)。此外,家庭性教育还呈现出两大性别特点:一是母亲受教育程度相关度较高,在家庭性教育的作用比父亲更为重要;二是从接受性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看,女生比男生得到家长重视的比例更高,尤其在“防范性骚扰”方面差异尤为明显。 学前班课外班都没多大用   调查发现,近三成家庭感觉教育支出负担过重,逾五成家庭仅“刚好能承受”教育支出压力,课外班等显性学业支持投入过度,性价比较低。   学前班没给孩子带来任何学业优势   在“幼儿园小学化”被明令禁止后,出现在幼小衔接交叉路口的学前班,能否让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出现短暂的学业优势呢?本次调查中有高达八成的小学生入学前都上过学前班,但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的比“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多10.89%,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的多大约10%左右。可见,学前班不仅不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早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而且也不能对其小学阶段的学业产生积极作用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