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专题研讨 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培养目标与要求 (1)巩固加深对法律责任、违法行为、违法构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结合案例讨论,进一步明确违法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的基本含义,特别是它的具体要求; (3)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全面系统把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认定中的法定环节和关键点; (4)了解违法要件在刑事、民事、行政、违宪责任中不同的表述方式。 2、能力培养目标与要求 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 (1)培养大家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自觉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能力; (2)巩固和凝练同学们的法律思维,提升运用专业理论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能力; (3)锻炼同学们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帮助同学们有步骤地开展法理学专题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违法构成要件的具体要求 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及教学方法: 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 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散教学难点 二、教学组织 相关知识 违法行为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 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是统一的,紧密相联的。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的基础,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 (二)违法的构成 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这些要件是: 1.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3.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法主体对其所实施的违法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以上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三)违法的种类 1.刑事违法,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并应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 3.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并应追究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包括职务过错和行政过错。 4.违宪行为,简称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 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履行的各种义务(责任)。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 1.法律责任与违法有不可的联系。没有违法就没有法律旨任。 2.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 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 4.法律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现的保证。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1.根据违法的性质,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3.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分类。 幻灯片21 案例一:“诽韩(唐 韩愈)案” 1976年10月间,有一郭寿华者以笔名“干城”,在“潮州文献”第2卷第4期,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一文。指称:“韩愈为人尚不脱古人风流才子的怪风气,妻妾之外,不免消磨于风花雪月,曾在潮州染风流病,以致体力过度消耗,及后误信方士硫磺下补剂,离潮州不久,果卒于硫磺中毒”等语,引起韩愈第39代直系亲韩思道不满,向“台北地方法院”自诉郭寿华“诽谤死人案”。 分析思考题 (1)本案中违法主体是谁?其有无责任能力? (2)本案违法的客体是什么?违法行为的对象是什么? (3)本案中违法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那些?它们和违法构成有何逻辑关系? (4)本案中违法主观方面的要件是否构成?其表现形式是什么?违法动机和违法目的分别是什么? (三)提问讨论——深入分析——提炼总结 1、违法主体要件 提问:分析思考题中的(1),本案中违法主体是谁?其有无责任能力? 设问:(1)若本案中的郭寿华系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它能否成为责任主体?为什么? (2)在司法实践中,违法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否都保持一致?为什么? 把握此要件需注意下列四点: (1)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违法的必要条件,即无责任能力就不构成违法; (2)判断行为人有无责任能力的具体标准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