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 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 可能和自主神经结构功能异常有关,血中胃泌素增高及幽门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有关 新近研究结果,可能和家族史、孕期吸烟和紧张、服用红霉素、出生后一周的喂养方式有关 病理: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肥厚,尤以环肌为主,环肌纤维增多且肥厚,似砂砾般坚硬,肥厚的肌层挤压粘膜呈纵行皱襞,使管腔狭小,加以粘膜水肿,继而出现炎症。 同时由于幽门梗阻,近侧胃扩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多且水肿,并因胃内容物滞留,常导致粘膜炎症和糜烂,甚至有溃疡。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且多为第一胎、足月产的正常婴儿 患儿临床症状为:生后吃奶大小便正常,2-3周后开始回奶,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呕吐(吐前无恶心症状),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不含胆汁。呕吐严重者可有胃粘膜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 典型表现: 1.见到胃蠕动波(有明显胃型及自左至右的胃蠕动波,甚至可见逆蠕动) 2.扪及幽门肿块(右上腹橄榄样肿块,90%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肿块,大小形态似橄榄样、质地较硬、光滑,上、下有一定活动度,而左右较为固定) 3.喷射性呕吐(典型的呕吐,无胆汁性,吐后即食等) 其中最可靠的是诊断依据是触及幽门肿块 超声检查: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8mm,幽门管直径>15mm。 正常胃声像图 高分辨力的超声仪(5MHZ以上)可将胃壁分为5层结构,表现为3条强回声线和2条低回声线,相间平行排列状 从内至外第1、2条主要代表粘膜层(强回声)和粘膜肌层(低回声) 第3层为粘膜下层至浅肌层范围强回声线 第4层低回声线表示大部分胃固有肌层部分 第5层强回声线为浆膜下、浆膜层与周围形成的界面回声 胃壁内外两条强回声线之间的距离代表胃壁的厚度,正常为2-5mm(平均值大多在4-5mm之间)。 胃幽门肌处壁的厚度不超过6mm,但新生儿则应小于4mm。 检查前准备 1.常使用空腹饮水充盈胃腔法实时超声检查 2.受检前1天晚饭后开始禁食,次日上午空腹就诊;患者如有腹胀或消化不良等症状,于前1天最好流质饮食,使胃腔内透声度增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超声检查手法:患儿仰卧位,探头置于上腹正中偏右上,在胆囊和十二指肠的区域显示幽门的团块回声(横切面),探头再旋转90°显示幽门管的长轴切面,扫查过程中要反复旋转探头,赶走肠气后图像更清晰;此团块不随体位、时间和肠蠕动而改变。也可先找到胃(患儿的胃多充盈扩张、积液、积气),沿胃向右扫查,即可找到移行的胃窦-幽门。 箭头1为幽门管,箭头2为十二指肠球,STO胃窦部,GB胆囊 声像图表现 ??1、胃窦幽门部胃壁呈弥漫性对称性环状增厚,以肌层低回声为主,分布均匀。其断面似“靶环征”,周缘为均质的低回声环,中央为强回声区,纵断面呈“梭形”或“宫颈征”。??2、增厚胃壁厚度大于4mm,长度大于18mm,幽门管直径>15mm 。三项指标一项可提示,两项及两项以上可诊断? 3、幽门管腔明显变窄,呈狭长的强回声带,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腔可扩张,内可见较多的潴留物回声。胃蠕动增强,并可见逆蠕动。十二指肠球部常不易显示。动态观察幽门管的开闭和食物通过情况,观察10-15分钟,偶可见/未见气体回声通过。 超声检查时如果症状或超声表现不典型,建议间隔一段时间复查,看看幽门部是否有变化。 有人发现少数病例幽门管开放正常:称为非梗阻性幽门肥厚,随访观察肿块逐渐消失。 幽门肥厚有一系列典型的特征性表现,如线样征、双轨征、鸟嘴征、肩样征、蘑菇征等等,但典型的超声表现为:短轴切面呈“靶环征”,中心为高回声,周围为环状低回声,长轴切面呈“子宫颈征”,官腔细狭。(中央呈强回声,肌层为稍低回声,最外层浆膜层为强回声。) 鉴别诊断 1.幽门痉挛:多为生后就发病,为不规则间歇性呕吐,不呈进行性加重,呕吐量不如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多,触不到幽门肿块;如用阿托品等解痉镇静剂后呕吐很快消失。B超检查幽门肌层不肥厚。 2.胃食管反流 正常新生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神经肌肉发育未完善可发生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表现为不规则的溢奶,如以较稠厚的奶品,喂食后将孩子置于半竖座位,可缓解。待食管下括约肌抗返流机制成熟后,多在6-9周内自愈,极少数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3.胃扭转 多于生后有溢奶或呕吐,也可在数周内呕吐,呕吐物为奶,不含胆汁,偶有喷射状,一般在喂奶后,特别是移动病儿时呕吐更明显,腹部无阳性体征。钡餐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食管粘膜与胃粘膜有交叉现象,胃大弯位于小弯之上;幽门窦的位置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双液平面;) 4.喂养不当 由于喂奶过多、过急或人工喂养时由于奶瓶倾斜将瓶内气体吸入胃内;或喂奶后放置不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