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官员补缺制度研究分析.doc
清代官员补缺制度研究
岑大利
清代的官缺制度是清代选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最高统治者操纵和控制各级官僚机构权力再分配的一项重要制度,过去对它的专门研究还有欠缺,因此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试图对这一欠缺加以弥补,敬请方家们给予指教。
什么是官缺?按清代官制规定,铨选职官,首先把各种“官职”定为“缺”,无论正印、佐贰或杂职,均列为“员缺”,另外将应选官员分为“班”,按资俸、进班时间等序,依次排列,以“官”补“缺”,“官”、“缺”相称。这就是官缺的基本内容。
一、 官数与官缺的产生
按清朝制度规定,官员的数量是有定额的。比如中央的六个部,每个部两个尚书、四个侍郎,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得随便增减。地方政府也是一样,全国1360多个县,220多个直隶州和散州,200多个府(清末数),每个府州县,都只设一个正印官,以及一定数额的佐贰属官。有时某些职位无定额,那也只是少数情况。据《广阳杂记》记载,康熙年间不包括八旗武职,文武官员的定额是15600员。其中在京正杂大小官2546员,直隶及各省正杂文职6404员,学官3001员,各省武职2651员。1见下表。
省 份
文 职
武 职
正 杂 官(员)
学 官(员)
京 师
2546
直 隶
546
315
366(包括山西)
江 南
759
256
416
山 东
457
238
128
山 西
392
201
河 南
348
230
35
陕 西
487
290
339
湖 广
630
286
189
浙 江
424
174
206
江 西
484
182
109
福 建
347
134
197
广 东
450
191
276
广 西
318
114
198
四 川
353
198
云 南
265
110
100
贵 州
144
82
92
总 计
8950
3001
2651
此表中没有京师和四川的武职官员数,而总计三项的数额相加是14602员,与书中所记的文武官员定额15600员不符,两者相差是998员,此数是否就是京师和四川的武职官员数,因缺乏资料,暂且待考。又据《皇朝琐屑录》记载,道光末文职京官2369员,外官8947员;武职京官4738员,外官八旗2848名,绿旗7470名。加起来总共是26372名。[1]从这个记载来看,文职京官比康熙时少177员,外官比康熙时多2543员。可见文职官员数额的增加主要在外官方面。武职官员的数额由于康熙时的记载就不全面,因此无法与道光时的数额相比。不过我们从官数增加的幅度来看,清朝的官员虽然不断地增加,但却不是无限额的。
官缺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在省告病、病故、丁忧、休致、终养、参革等项出缺者,亦以该省题奏出咨之日作为出缺日期。如奉特旨简放降调革职及出差人员,遇有事故出缺者,以该员接咨之日,作为出缺日期。”[2]又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旧制大学士获咎,其员缺即奉旨简授。如告休、病殁,则一月后请旨简授,以示笃念旧臣之意。”[3]由此可知,因为各级机构中某些官员获罪去官,或升转提调,或体弱告休,或年老病殁等而空出了名额,所以便出现了官缺,简称“出缺”。另外,出缺的日期也有具体规定,即从该省题奏出咨之日算起,如遇特殊情况,则以该员接咨之日作为出缺日期。有了员缺并不是马上都补缺,而是分别情况,如因获罪而出缺的,就立即奉旨简授,如因病休或死亡而出缺的,则过一个月后再请旨简授,以表示对旧臣的慰籍。但是,后来补授官缺的日期并未严格执行,而是因人而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