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探源桐柏“五淮井”.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河探源桐柏“五淮井”.ppt

淮河探源与桐柏“五淮井” 韩礼良 在古代中国,江、河、淮、济被誉为“四渎”(独流入海的江河谓之“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生命河”,济水是“思源河”,而淮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风水河”,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淮河是我国的第三条大河,发源于南阳市桐柏县境。 济水发源于济源,后因济水被黄河吃掉,它渐渐为我们所忘却,只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济源、济宁、济阳、济南等城市的名字。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历史上虽然对其多有记载,但真正认识它们,却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 有关黄河源的最早记载,是《尚书·禹贡》中所说的“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但“积石” 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1952年黄委会历时4个月,才确认黄河正源为玛曲;1985年,在玛曲竖立了黄河源标志。 对长江源的认识更晚。“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是《尚书·禹贡》中对长江之源的大胆揣测,《荀子·子道篇》便直接说“江出于岷山”。1976年、197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两度组织长江源调查队,确认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 与江、河、济三渎相比,《尚书·禹贡》不但载有“(禹)导淮于桐柏”,指出桐柏淮井乃淮河之源,且清康熙年间就将镌刻着“淮源”二字的淮源碑立于淮井之旁,它实乃中国人认知自己的大江大河的起点。 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大多数都位于地形复杂、路途遥远的西部地区,观赏源头都要冠以“冒险”、“考察”之名。相比之下,淮河的源头位处中原地区桐柏山,这里交通便利,十分易于游览探觅。去桐柏山太白顶景区旅游可以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又不至于太累,一路瀑布和流水,绿树遮荫,十分舒适。 来到桐柏山,不要满足于象征性地走一走,一定要亲自去看看淮河的源头。 因为桐柏山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峰峦叠嶂,森林密布,涧流交错,很难分辨出哪条是主流。由此也引起古来无数好奇者来此登山探源。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曾派招慰使韦珍来桐柏山“穷溯淮源,佛化流氓”。韦珍面对由58条支流所汇成的淮源,一片茫然,最终也未能确定孰为淮河真正之源头。清乾隆皇帝曾命河南布政史江兰来桐柏山“寻导初源”,江兰见淮渎庙后有三口井,井泉涌出,引归入河,便得出“三泉成井,三井成源”的结论,并据此画了一张图复命。 但乾隆还是怀疑,从这点看还是颇有“圣心独断”的风度,乃命再探,复驰谕河南巡抚毕沅(yuán) “亲往推勘”。 毕沅不敢偷懒,亲历亲为,放下巡抚的架子,跋涉山水,历尽艰险,至桐柏山中峰胎簪山,“见水一潭,询土人,指为淮池”,“复延缘细径而上十余里,始至山顶(即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有大石盘陀,广十余亩。旁洼渊映,泉出石间,为之汰除沙砾,则发谼喷涌,汲之无竭”,为淮渎“真源”。这就是《桐柏县志》所记载的“淮,始于大复,潜流地中,见于阳口”的根据。 大复山就是太白顶,阳口,就是固庙镇。《大明一统志》载“淮水伏流数里涌起三泉为井”,即淮源起于太白顶,无数道溪水潜流于千隙万罅中,表面是看不出的,但是流到固庙镇之后便突然涌现地面,汇入井中,让人误以为源出固庙。乾隆又援引《水经注》所云“淮水出胎簪山潜流复出”印证,才断定“是为淮渎真源也已”。于是命人重修神庙,以求“风雨协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从水,佳( zhuī)声。”佳是美好之意,三点水和一个佳字合成“淮”,可见淮水是佳水、美水、好水。 淮河之水天上来? 淮河源的一种说法是自天而降,即有一条通天河,从6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飞泻而下,自然形成水帘,将绝壁之上的一个天然石洞遮掩,这就是著名的水帘洞。这里的水清澈见底,纯净甘冽,四季不涸,冬温夏凉,胜过诸多名泉,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淮河之水井中来? 还有一说是淮河源于地下的“淮井”。《辞源·水部》注曰:“淮水之源,自胎簪山伏流数十里,涌出三泉,因浚之为井,名曰淮井。在河南桐柏县西。”淮河从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潜流地中,至淮源自三井奔涌而出。东为六角井,西为圆井,中为方井,统称“淮井”。 有书记载:“太白顶北侧的‘小淮井’,深不过5尺,井底有数处针泉,整日汩汩外冒,虽枯旱而不涸,甘甜清冽,便是淮河之源所在”。 在桐柏山北麓江淮分水岭上,并列着两清一浊三口池塘。相传远古时代,桐柏缺水。东部落首领桐花姑娘邀西部落首领柏子同往太白顶寻找水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挖出像河一样的泉水。但二人却由于多日劳累昏倒于地。柏子之妻寻夫至此,见状怀疑二人有染,桐花和柏子为彰显自己的清白,瞬间化为清池,柏子之妻羞悔交加,也含恨化为池水,但池水却浑浊不清。大禹导水至此,生发感叹: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宜合流。于是便导清水向东,成为淮水,导浊水西去,注入汉水。 淮水---天下佳水 唐代诗人李乂《饯唐州高使君赴任》云:“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