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七章课程)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课程 本章主要内容 课程的内涵及其理论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课程的内涵及其理论 (一)课程内涵的界定 1.课程词源分析 2.课程定义多样性分析 1.课程的词源分析 汉语词源分析:课程是”功课及其进程”,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 课程的英文名称是“curriculum”,意思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起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椐此,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 2.课程定义多样性分析 课程即学科知识; 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历史的简要回顾 当代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历史的简要回顾 1.科学主义课程理论 博比特的贡献 查特斯的贡献 拉尔夫·泰勒的主张 背景:科学化课程理论是在“社会效率运动”的背景下诞生的。 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管理主义诞生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内涵是:对人及其工作进行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人也是可以控制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化的课程理论也随之而产生。 (1)博比特(F. Bobbitt)的课程开发理论 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课程论诞生了。 1924年他又出版了《怎样编制课程》(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从此开始了课程的科学化运动。 (2)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923年,查特斯(W. Charters)出版了《课程编制》(Curriculum Construction)一书。把课程开发活动解析为七个步骤:确定主要目标;分析活动;目标排序;选择;精简;收集措施;安排活动。 (3)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中的一系列问题。 局限: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导致忽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就成了加工的原料,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的“课程工程”,导致对人的忽视。 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34年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1949年出版了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创造了“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基本观点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展开了旨在改革课程体制的“八年研究”(1934-1942),泰勒为评价组主任。并形成了现代课程研究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奠定了“目标原理”。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运作的。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施? 这几个问题可以看作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泰勒认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抉择,必须要有来自三方面的信息: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建议:要用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和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对提议的目标进行过滤。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即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学科结构课程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片面强调学术性知识和抽象理论,忽视实际问题和应用性知识;忽视音体美类课程;忽视了情感过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为经验主义课程论。 主张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认为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 代表人物为杜威,后来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生的情感是课程的核心,因此,课程成为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整合,学生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人本主义课程论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要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学习材料丰富、学习设备齐全、能刺激学生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