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才之路人教》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单元第课郑人有且买履者.ppt

《成才之路人教》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单元第课郑人有且买履者.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天津卷)(原文在《兼爱》上)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中说“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属无中生有。 【答案】 A 1.掌握本文所涉及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翻译本文的重点语段,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观点,领会韩非子语言的特色。 3.体会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4.一词多义 1.如何理解文中几则寓言的比喻义? ①守株待兔:比喻妄想等待意外的收获而不主动努力;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变通。 ②郢书燕说: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③郑人买履:形容一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有些人喜欢相信谣传,反倒不信自己亲眼看到或可以亲自验证的事实。 ④卫人嫁子:讽刺那种昏聩、自恃聪明、自欺欺人的人。 ⑤智子疑邻:说明“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这是韩非以法术之说说人生,通过实践而概括出的切身体会。这位宋人为什么称赞其子而怀疑邻人?只是因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邻家的老大爷,因亲疏之别,便泯灭了是非之分。可见若放任私情泛滥,清明的理性便被淹没。 ⑥卜妻为裤:通过表现一种被放大了的愚昧,形象地暗示了死守古代帝王那渺远的道术而不知变通,是多么迂腐。 2.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总的来说,韩非子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浓厚的理想色彩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可以说,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 3.“卜子妻做裤”的寓言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是战国时候韩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为裤”就是做裤子。卜子让妻子做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就像我的旧裤子那样。于是卜子的妻子就把新裤子毁了,以便使它象卜子的旧裤子一样。韩非子的意思是说,拿先王治理天下的制度、方法来裁制当下的社会(按照一个久远的模式来裁制新的现实)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他没有径直这样说出来了事,而是用卜子的妻子硬把新裤子弄破这一十分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显示道理,真是妙极了。 4.“郢书燕说”要说明什么道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郢人”就是郢地人,“郢”在春秋战国时尝为楚国都城。“遗”,致送。“相国”是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除了楚国以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者丞相,为百官之长。“书”即信。一个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够明亮,于是就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点)。”“云而过书‘举烛’。”这郢人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还很常见。“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本来“举烛(把烛火举高)”并不是郢人写的信的意思。可是燕国的相国接到信以后解释它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意味着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而任用他们。“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这是说,燕国的相把“举贤而任之’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就按照这意思去做,国家因此治理得很好。但治理得很好归治理得很好,燕相国的理解却并非郢人信的意思。“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这句话冷冷地收束前面的内容: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那么所谓法先王,又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呢? 5.“郑武公伐胡”和“智子疑邻”的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故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来使他心里欢乐。“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郑武公问群臣,哪个国家可以出兵攻打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