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doc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

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 1.理解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逐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应用“以预习稿为载体的自主互动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及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展示自己的收获、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处理时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的比是由锐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分析正弦,余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检查学生预习稿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记作cosA,即 cosA=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function).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sinA、cosA、tanA都是之A的三角函数” 呢? 生:我们在前面已讨论过,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唯一确定.在“∠A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师:我们上一节知道了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由此我们想到梯子的倾斜程度是否也和sinA、cosA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生: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cosA的关系: 梯子AB越陡,sinA的值越大 , cosA的值越小 师:回答的很正确,对于概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很自信的回答) 师:哦,很好!来,我们考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独立完成预习稿中的探究题组(一) (两分钟后,组织学生进行抢答) 填空:生:抢答 师:不错!回答的非常正确,这次抢答第三小组表现的最好,其余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没有举手的同学) 师:注意的问题: (1)sinA,cosA中常省去角的符号“∠”。 (2)sinA,cos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 (3)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 (4)在初中阶段,sinA,cosA中,∠A是一个锐角。 设计目的:通过小组内的互动学生理解概念.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及函数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与sinA和cosA的关系 师:如图,在Rt△ABC中,∠C=90°,cosA=,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 分析:这是正弦、余弦定义的进一步应用,同时进一步渗透sin(90°-A)=cosA, cos(90°-A)=sinA. 师:现在我们找个小组说说你的理解,大家一块讨论一下 生:结论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师:完成的非常好, sinA=cos(90°-A),cosA=sin(90°-A) 生:小组内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及记忆. 设计目的: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产生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合作中获益。 探究活动(三) 例题分析: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 2.在△ABC中,∠C=90°,sinA=,BC=20,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师:大家自学例题一块讨论一下:通过例题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两分钟后回答) 生:小组内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及记忆. 设计目的: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探究活动(三):灵活应用、逆向思维 师: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比较基础,现在有两道题目,你能作对吗? (小组内探究交流,展示答案) 1.(2011年日照)在Rt△ABC中,∠C=90°,把∠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 A=.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 ) A.tan Acot A=1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