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菊花近缘植物组织培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种菊花近缘植物组织培养研究.doc

五种菊花近缘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摘要: 以紫花野菊变种、纪伊潮菊、龙脑菊、那贺川野菊和矶菊5 个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无菌苗为试材, 进行了茎段离体快繁体系和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茎段增殖培养基分别为:紫花野菊变种, MS + 1.0 mg · L - 1 6 BA + (0.05 ~ 0.10) mg · L - 1 IBA ; 纪伊潮菊, MS + 2.0 mg · L - 1 KT + 0.1 mg · L - 1 NAA ; 龙脑菊, MS + 0.5 mg · L - 1 KT + 0.1 mg · L - 1 NAA ; 那贺川野菊, MS + 1.0 mg · L - 1 KT + 0.1 mg · L - 1 NAA ; 矶菊, MS + 2.0 mg · L - 1 6 BA + 0.1 mg · L - 1 NAA 。紫花野菊变种、纪伊潮菊、龙脑菊、那贺川野菊试管苗适宜生根培养基是1/2MS ; 矶菊试 管苗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2 mg · L - 1 NAA 。5 个材料试管苗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较高,但不定芽的诱导 率则因基因型而异,仅那贺川野菊和矶菊能诱导出不定芽。那贺川野菊在MS + 0.5 mg · L - 1 KT + 0.1 mg · L - 1 NAA 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率和增殖系数均最高,分别为75.0% 和3.4 ; 而矶菊在MS + 1.0 mg · L - 1 6 BA + 0.5 mg · L - 1 NAA 培养基上的不定芽再生率和增殖系数最高,分别达80.0% 和5.8 。 关键词: 菊花近缘植物; 茎段; 叶片;组织培养 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具有抗虫、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 对栽培菊花的品种改良、抗性育种等种质创新十分重要, 同时也是进行菊属亲缘关系探讨和栽培菊花起源研究的重要材料。但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菊花近缘野生材料在越夏或越冬时难以存活, 造成种质资源严重丢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和离体快繁。自Hill (1968) 利用芽尖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成株建立菊花再生体系以来, 许多学者以叶片[1 - 3 ] 、茎段[4 - 5 ] 、管状花[6 - 7 ] 、花梗[8 ] 等为外植体相继建立了菊花的离体再生体系, 原生质体培养[8 ]和体细胞胚培养再生体系[8 ] 也获得了成功, 但有关菊花近缘野生物种组织培养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以引自日本的具有抗虫性、耐盐性、耐水湿等优良性状的5 种野生材料紫花野菊变种(Dendranthem a z aw adskii var.latilobum) 、纪伊潮菊(A j ania shiwogiku var.kinokuniense) 、龙脑菊(D.j aponicum) 、那贺川野菊(D.yoshinaganthum) 、矶菊(A.p acificum) 为试料, 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和培养基种类对试管苗增殖、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初步建立了5 种供试菊花近缘野生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和不定芽再生体系, 为该类具优良抗性性状野生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 种供试菊花近缘野生材料(表1) 均从日本收集, 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 表1  5 种菊花近缘野生材料 代号Code 中文名 染色体数目 花色 RG7 紫花野菊变种 2 n = 2 x = 18 白色~ 粉色 ZB1 纪伊潮菊 2 n = 8 x = 72 黄色 ZB6 龙脑菊 2 n = 2 x = 18 白色 ZB7 那贺川野菊 2 n = 4 x = 36 白色~ 粉色 ZB8 矶菊 2 n = 10 x = 90 黄色 1.2  5 种菊花近缘野生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1.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增殖的影响  选取生长健壮的无菌苗, 切割成带1 个节的节段,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 共设9 个处理(表2) 。每处理接种10 个外植体, 3 次重复。培养20 d 后统计增殖系数。增殖系数= (增殖后芽总数- 接种芽数) /接种芽数(注: 接种后死亡芽数不计入)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将增殖培养诱导的健壮不定芽切割成带3 个叶片、长1.5 ~2.5 cm 的茎段, 分别接种至MS 、1/2 MS 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每处理6 瓶, 每瓶接种4 个外植体。 20 d 后统计生根苗数及平均根数, 测量根长, 计算生根率。 1.2.3  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外植体的切取方法同1.2.2 , 分别接种于添加0.05 、 0.1 、0.2 mg · L - 1 的NAA (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