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三 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全球基因图谱证实成吉思汗基因影响遍布全亚洲 据报道,详细描述全世界95个不同种族基因历史的全球最详尽的图谱已出炉。这份图谱表明了欧洲殖民主义、阿拉伯奴隶交易、成吉思汗帝国和在“丝绸之路”附近的欧洲商人与中国人通婚在基因方面造成的影响 《印度时报》网站2月17日报道称,这份由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制作的图谱详细描述了过去4000年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南美的95个种族间的基因融合史。 科学家们一直称,成吉思汗及其军队曾在基因方面对全亚洲造成过影响,但此前分析所依据的基因数据较有限。 据称,10多年前对比欧亚地区的Y染色体谱系的结果表明,很多亚洲男性有相同的Y染色体。这一单体群分布之广、全球约0.5%的人口有相同Y染色体的推断以及对年代的估测便催生了一种观点:成吉思汗本人可能在基因方面对全亚洲造成了持久性影响。 DNA检测显示:成吉思汗后代数量达160万 英国皇室也可能是成吉思汗后代 吃货的秘密 我们人类除了依靠味觉和嗅觉来感知食物外,还会通过触觉来感受食物爽滑鲜嫩的质地,通过听觉感受咀嚼食物时发出的悦耳声音,通过视觉感受食物令人垂延的外形……所有诸如此类的辅助感官会一齐对食物判断起重要作用,进而对我们的食物偏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感知对大脑进行的多重刺激,令它作出进食或不进食的决定,最后引起思维上的评判——“佳肴啊!”或“呸! “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肉肉的四肢,敢于挑战胖胖的肚腩!”好吧,担心自己变胖,阻止了一大批人进入“吃货”的行列。不过,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食欲旺盛,身材却依旧苗条匀称,而有些人东西吃得很少,却仍然十分丰盈; 有些人吃下的食物里,三分之二被用来养活医生——过度肥胖、心脏病或糖尿病等诸多健康疾病因吃而起,另一些人吃相同的食物却安然无恙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前英国首相丘吉尔了,他日理万机,还爱喝酒抽烟,却竟然活到了91岁)。是不是会心里不平衡?唉,不得不承认,做“吃货”也是有天赋的。 同为“吃货”,为啥不一样? 基因,又见基因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普遍都喜欢甜食?为什么孩子们会钟爱碳酸饮料和油炸等垃圾食品?为什么有的人喜爱肉食、却有人钟情素物? 偏食,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 喜欢高脂肪、多盐、多糖的食品是人类进化中带来的“通病”。为了吸收到足量以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存所需的能量,人类对富含卡路里的脂肪类食物的喜好在进化中被选择并保留下来,成为极受欢迎、且很难抵御其诱惑的美食。 这种选择食物的偏好性有利于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选择恰当的食物来源。可到了如今食物供应如此丰富 的年代,这种遗传“优势”可就害苦我们了:天生的偏爱摄入脂肪等习惯使得肥胖症以及相关的健康问题愈发严重。 不过,虽然偏爱垃圾食品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但人群中总有一些人比别仍更热爱它们,这也得怪基因。英国的研究者科林?帕尔默等人发现携带FTO基因变异的人往往喜欢高能量的食物。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DNA的一级结构及功能 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DNA的甲基化 原核:多为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 作用: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特点:甲基化的修饰可使DNA经 过细胞许多代的分裂后,保持稳定。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历史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 DNA的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DNA的功能 生物界的螺旋之谜 2000多年前,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螺旋式水泵,并且写出第一部关于螺旋结构的科学著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螺旋体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却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之后才触发起来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把螺旋和生命这两个原来毫不相干的概念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各种反刍动物(例如牛、羊等)的头上,往往都长着一对美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