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良-椎管骨瓣回植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摘要.ppt

金国良-椎管骨瓣回植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管骨瓣原位复位成形 保留棘突和椎板,建立椎管骨瓣的方式打开椎管,完成椎管内病灶切除后椎管骨瓣原位复位成形并固定 维持椎管的完整性 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防止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疤痕粘连对脊髓的影响 椎管骨瓣回植成形术 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4年10月11日 绍兴市人民医院 金国良 袁紫刚 椎管内肿瘤手术通常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 因切除棘突和椎板,造成局部骨质缺损,影响椎管完整和稳定。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45?63岁,平均56岁。均为脊膜瘤。肿瘤位于脊柱椎体C3者1例,T3者2例,采用椎管骨瓣回植C 2?4者1例, T 4?6者2例 手术方法 全麻下俯卧位 ,以肿瘤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沿中线分离肌肉达棘上韧带,剥离双侧椎旁肌,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突,用显微磨钻(Medtronic, Inc.T12MH25D)于双侧椎板峡部磨一窄沟,宽约2.5mm,深达硬脊膜外脂肪,切断棘突椎板复合体上下缘棘上和棘间韧带,自硬脊膜外整块分离取下,或仅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复合体翻向另一端,形成一带蒂椎管骨瓣 双侧椎板峡部磨一窄沟, 切断棘上和棘间韧带,形成椎管骨瓣 椎管骨瓣.mov 带蒂椎管骨瓣翻向一侧, 用橡皮筋牵引 用钛连接片和配套螺钉固定 术后三维CT椎板固定情况 术后CT断层扫描, 显示连接片与螺钉 MRI示椎管完整,结构良好, 钛连接片无伪影 X线平片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复位良好, 无明显骨质缺损 讨论 椎管内肿瘤手术入路有后路、前外侧和前后联合入路,视肿瘤位置、大小和生长方式而定 后路入路方式又分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扩大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成形术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 是传统、经典的手术方式,因操作方便、省时而被广泛采用。 因咬除相关的棘突、椎板及椎间黄韧带,术后留有较大范围的骨缺损,影响椎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远期有导致脊柱畸形的可能。 因瘢痕组织长入椎管并与硬脊膜囊粘连,在瘢痕组织的压迫和牵拉作用下易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产生神经症状。 Denis脊柱“三柱理论” 后柱由椎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棘突等构成,在牵张伸展时,脊椎稳定性受影响 Nakai等认为后柱承受24%~30%的压力和21%~54%的旋转应力 椎管骨瓣回植成形术 保留了脊柱后柱,从术后3D重建CT分析椎管完整,棘突、椎板无明显缺损,保持了脊柱稳定性。 从术后近期效果和随访12个月情况分析,未见骨块内陷、严重错位和浮动等情况发生,也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 。 椎管骨瓣的固定 交叉螺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 本文采用钛连接片和配套螺钉固定 钛连接片需折弯塑形以符合解剖要求,螺钉对椎管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带蒂骨瓣,有利于保证血供,促进骨质和组织愈合。 由于胸椎棘突较长且斜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向一侧翻转时需切除头侧上一节段部分棘突才能向尾侧翻转,或向头侧翻转时同样受上一节段棘突阻挡,因此在本组病例中选择性应用 颈2棘突与环椎后弓正中用钛连接片固定的病例,随访12个月,病人无不适表现。 关于骨质愈合的长期效果和因为肿瘤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时产生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国彪,陆永建,王康,等.高颈段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J];河北医学;2010年06期 2 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等.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附12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3 Songer MN, Rauschning W, Carson EW, et al. Analysis of peridural scar forma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fter lumbar laminotomy and discectomy in dogs. Spine (Phila Pa 1976), 1995, 20(5): 571-580. 4 Asano S, Kaneda K, Umebara S, et 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uman L4-5 functional spinal unit during cyclic loading. Spine (Phila Pa 1976), 1992, 17(11): 1343-1352. 5 Denis F. 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Spine (Phila Pa 1976),1983, 8(8): 817-831. 6 Nakai O, Ookawa A, Yamaura I.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