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状静脉又称胃左静脉,是门静脉系统中最具有临床重要性的交通血管 介入治疗——TIP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也称经颈静脉途径肝内支架门体分流术 它利用外科分流原理,在肝实质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建立起人工分流通道,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或消除由于门脉高压所致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症状 门静脉图示 门脉高压 tips图示 (一)是否为呕血 (二)出血量评估 (三)出血病因的评估 护理评估 (一)是否为呕血 排除消化道出血以外的因素 1、鼻、咽喉、口腔出血 2、咯血 3、药物、食物引起的黑粪: 如:动物血、炭粉、铁剂、铋剂、中药等。 注意: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者因出血速度快,早期可无呕血 及黑粪,仅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直肠指检可发现尚未排出的黑粪, 有助于早期诊断。 失血量估计 失血量估计 (三)出血病因的评估 1、病史、体征:初步诊断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 出血前疼痛加剧 出血后减轻或缓解 急性胃粘膜损害 药物史 酗酒史 应急状态 消化性溃疡 有肝病史,及肝病、门脉高压表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胃镜检查: 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方法 可判断出血的部位、病因,及内镜下止血治疗。 护理措施 紧急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一)紧急护理措施 1.迅速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窒息 2.镇静剂(门脉高压慎用) 3.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4.配血、备血 5.发绀者应吸氧 6.休克者注意保暖、心电监护 安慰 解释 (二)一般护理措施 1、环境:安静 2、体位: 绝对卧床 可适当抬高下肢 呕血时要头偏一侧 3、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禁水、禁食 出血停止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第1-2天可给少量温热易消化流食,第3-4天给予易消化半流食,第5-6天软食。一周以后普食。 原则少量、多餐。 3、饮食护理 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门脉高压者:软食 三、加强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 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 避免口臭 增加患者舒适感 三、加强基础护理 2、皮肤护理 皮肤清洁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查房 感染科 目的 1、学习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 2、为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 3、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护理记录书写存在问题。 护理查体 生命体征:T:R:次/分 P:次/分 BP: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精神欠佳。贫血貌 皮肤黏膜:口唇、甲床及结膜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 概念:指Treitz韧带(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胃癌 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氮质血症 四、发热 五、血象 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 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 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 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氮质血症 四、发热 五、血象 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 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 (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 4、老年人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氮质血症 四、发热 五、血象 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 3、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如血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有继续出血或出血未停止。 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氮质血症 四、发热 五、血象 1、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可持续3~5天; 2、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代谢增高; 3、若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 临床表现 一、呕血、黑便 二、失血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