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后天多种影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与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了体质呈现多态性特征。 而同一社会背景、地方区域或饮食起居类同的人群,其体质形成又表现出群体趋同性,二者形成了“体质可分”理论基础。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合理干预最终可使体质从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调整 * 体质可以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成为对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评价的标准化工具。 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 体质的特点是异病同治所依据的内在因素和物质基础。 调整体质有利于治病求本和未病先防,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 体质可分论 体病相关论 体质可调论 体质及其分类 体质 “体”,指身体,“质”为性质、本质。 ——《辞海》 体质的定义: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人。人后天形成的生活条件、各种文化教养、经济状态都不一样,构成了种族的多样性、个体的差异性。 王琦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 亿万苍生 人有九种 一种平和 八种偏颇 个体间存在 差异性 养生就要 个体化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亿万苍生,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气郁质 特禀质 王琦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 常用体质分类及特征 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是精力充沛,健康乐观的那一种; 气虚体质,是气短少力,容易疲乏的那一种; 阳虚体质,是手脚发冷,身体怕冷的那一种; 阴虚体质,是手心发热,阴虚火旺的那一种; 痰湿体质,是身体肥胖,大腹便便的那一种; 湿热体质,是面色油腻,长痘长疮的那一种; 血瘀体质,是面色晦暗,脸上长斑的那一种; 气郁体质,是多愁善感,郁郁不乐的那一种; 特禀体质,是容易过敏,喷嚏流泪的那一种。 关于各体质的具体特点及辨识方法将在下节课重点讲授……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 体质的形成因素 先天禀赋 + 后天获得 先天禀赋:人所禀受的体性资质。 包括遗传性特异体质和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 * * *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在以王琦为代表的广大中医体质研究者持续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医体质学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伴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创立,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得以构建,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1978年《略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论文发表以及1982年《中医体质学说》专著问世,标志着中医体质由历代散在的论述成为一种专门的中医学说。1995年《中医体质学》专著出版,标志着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得到了初步构建,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分支学科。2005年“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标志着中医体质研究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进入了国家最高科研层次。2008年1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的中医体质学研究,正以自身主体性与开放相容性为发展模式,以新兴交叉学科的面貌,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异军突起,必将对中医药临床实践、养生、预防及康复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成为与国际医学对接的新理论。 东西方两大医学体系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内容和风格。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异,寻求双方可以交融的共同点,将对中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使中医学尽早成为世界主流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在以王琦为代表的广大中医体质研究者持续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医体质学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伴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创立,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得以构建,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1978年《略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论文发表以及1982年《中医体质学说》专著问世,标志着中医体质由历代散在的论述成为一种专门的中医学说。1995年《中医体质学》专著出版,标志着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得到了初步构建,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分支学科。2005年“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标志着中医体质研究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进入了国家最高科研层次。2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