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生活风情和日常礼俗第二编:生养丧葬.ppt

中国古代生活风情和日常礼俗第二编:生养丧葬.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养丧葬 目录 第一节、古代的人口和年龄 第二节、古代的生育和生命仪式 第三节、古代人的命名及避讳 第四节、古代人的葬丧礼俗 第一节、古代的人口和年龄 一、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 (1)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 (2)西汉末年达5059万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3)秦代到清康熙元年,一般都在6000万徘徊。(除两宋和明代中期,曾达1亿左右。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隋唐4600万,北宋1亿) (4)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178年中,我国人口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期间,人口总数连闯四关:1684年达到了1亿;1762年突破2亿;1790年越过3亿;1834年超过4亿。 二、古代人口迁移情况 ⑴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从北重南轻到南重北轻。 远古以来,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政治的重心,人口分布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中原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北重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逐渐被打破。 唐朝安史之乱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⑵古代人口迁移的史实 1.秦汉时,从东向西迁移。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北向南迁移。 3.五代十国、宋、元及明末清初,人口继续南迁。 4.明清人口从国内迁向海外。 5.历代内地居民向边疆迁移。 三、古代人的平均寿命 从现存资料,一般认为古人平均年龄是40岁。 《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1953年我国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平均寿命在34岁左右,1990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68岁。 1993年,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六号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有份资料叫《集簿》。从当中的数字统计看,当时东海郡男子人数706064人,女子688132人,80岁以上33871人,6岁以下262588人。这个地域富裕,长寿的人较多。 四、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特殊称呼 幼年: 汤饼之期:出生3天。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襁褓:不满周岁。《红楼梦》里史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初度:1岁。小儿周岁。后亦泛指生日为“初度”。 孩提:2-3岁。 龆龀:7-8岁。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9岁。?? 外傅之年:10岁。 总角:幼年泛称。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代指。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黄口:10岁以下。 青壮年: 女子: 金钗之年:12岁。 豆蔻年华:13岁。 及笄之年: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破瓜之年、有室之年:16岁。结婚之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舆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梅之年:出嫁。 桃李年华:20岁。 花信年华:24岁。 半老徐娘:30岁。 男子: 束发:15岁左右。指青少年。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之年: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老年: 年逾半百、知命之年、艾服之年:50岁。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花甲、耳顺之年: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之年: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大雅·行苇》“

文档评论(0)

rijind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