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 主讲人:黄雯莉 百色民族高中幼儿园 2015年12月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 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 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 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