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作物产量形成资料.ppt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三章作物产量形成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作物产量形成 一、作物生产力的概念 第二节 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第三节作物产量形成特点 第四节干物质生产、转运分配与产量形成 源的供给能力 增强源的供给能力的措施 二、干物质的积累 库的贮积能力 * 第一节 作物生产力及限制因素 作物栽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作物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的生产,转换贮存能量。作物之所以能够进行物质生产,主要是作物具有生产力。 把初始生产者即作物所具有的这种对外界能量和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积累的能力,称为作物生产力。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作物生产力有很大差异。 作物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 我们假设环境中光、温、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均不对作物生长施加限制;土壤基础良好;无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物在所有的生长因子都充分地、合理地、而又适时适量地得到供应,同时作物群体结构处于最适状态下达到的生产力是最大生产力,也就是生产潜力。 作物在某一具体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是现实生产力。 4000 8000 12000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作物生产潜力 最大生产潜力 7500 5000 3750 最大生产力 光温生产力 光合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力 二、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因素 1、光能利用率低 2、温度:积温不足 3、水分: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 4、土壤基础肥力下降 5、管理措施跟不上 三、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 1、高光效育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2、合理密植,提高光能截获率 3、利用间作、套作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4、合理安排茬口 5、采用最佳综合栽培技术,利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 一、作物产量 (一)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全部植株干物质的收获量。 (二)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 (三)经济系数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收获器官不同,经济系数不同 2、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 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 1.0 叶菜类 0.60~0.70 烟草 0.13~0.16 皮棉 0.35~0.40 籽 棉 0.25~0.35 大 豆 0.28 油 菜 0.60 甜 菜 0.70~0.85 薯 类 作物 0.30~0.40 玉 米 0.35~0.50 水稻和小麦 经 济 系 数 作 物 二、作物产量构成因子 株数、单株重 绿 肥 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 烟 草 有效茎数、单茎重 甘 蔗 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 油 菜 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 棉 花 株数、每株薯块数、单薯重 薯 类 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 豆 类 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禾谷类 产 量 构 成 因 子 作 物 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1、各产量构成因子的数值越大,产量就越高。各产量构成因子相互制约。 2、产量构成因子之间负相关 在任何情况下作物产量都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粒重在低产低肥条件下与产量关系密切,在高产高肥和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关系不大。穗粒数在提高穗粒重的作用中占60~80%。千粒重比较稳定。 1、作物产量形成具有一定顺序性 2、各产量构成因子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各具特点 3、对环境和栽培技术要求也有一定差异 4、产量构成因子间具有补偿作用 产量构成因子间的补偿作用 194.6 179 317.3 1627.2 8.3 12 198.9 256 350.0 1758.7 6.9 9 222.2 356 458.8 2064.8 5.8 6 241.0 446 392.3 1627.9 3.7 3 玉米 26.3 40.9 724.5 27546.2 673.5 674 26.7 48.6 842.8 31565.7 649.5 627 26.7 59.2 870.2 32589.6 550.5 293 26.8 67.5 868.3 32400.0 480.0 179 水稻 43.5 31.7 806.7 18544.5 585.0 149 45.2 34.3 767.5 16978.5 495.0 114 46.3 40.9 809.2 17484.8 427.5 54 小麦 单粒重(mg) 粒数/穗 粒重/㎡ 粒数/㎡ 穗数/㎡ 株数/㎡ 一、干物质的生产(源)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干物质生产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源。 源的大小和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物质生产的量,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 禾谷类作物开花前的光合产物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