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中国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起源 祭祀:传统节日的源头 在原始宗教中,一些重要仪式一旦在时间上被固定下来并形成相当规模,便很容易演化为岁时节日。 岁时节日中的文化因素: 农业祭祀,神灵崇拜,驱邪防灾,禁忌禁令。 二、中国岁时节日发展的五个阶段 1.孕育期(先秦时期) 商周两代的文献中,明确出现了祭祀神龙、山川、日月星辰的宗教仪式与信仰。出现了专门以祭祀土地为宗旨的民间社团组织——社,即春社与秋社。 2.形成期(秦汉时期) 特点:以自然神为本转向以人格神为本。 除夕、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许多节日,都于此时定型。 3.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受道教影响,出现踏青、曲水流觞、登高等新的民俗,逐渐转向享乐主义。 全国大融合时期,地方性活动扩展到全国范围。 4.丰满期(宋代至清代) 城市发展,节日活动进一步向娱乐化迈进。 5.转型期(民国-现代) 政治介入,出现国庆节、妇女节、劳动节等节日。 西洋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 三、传统岁时节日举例 1.春节 节期:农历大年初一,古称“元旦”,现称“春节”。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祭祖,驱鬼,联络人际关系。 初二媳妇归宁,初三老鼠娶亲,初四民间迎神,初五破五。 秦汉:称“正旦”或“正日”。它的确立是历法修订的直接结果。秦时以十月初一为正旦。从汉武帝开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延续至今。东汉初年正旦朝会讲经论学,朝会之后祭陵。民间则祭祖,贴门神以驱鬼。 魏晋:时人有吃鸡蛋以防瘟的习俗。将鸡的画像贴于门上,燃放爆竹以驱鬼。 宋代:民间拜年盛行。开始流行社交性的拜年活动:飞帖。 清代: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清朝官府新年团拜 2.元宵节 节期: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 起源于汉代:《艺文类聚》卷四:“《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 魏晋:祭祀蚕神,祭祀紫姑。 唐代:正月十五不行宵禁,观灯风俗盛行。 宋代:观灯,猜灯谜,吃灯宴。由于火药发明,增添了焰火表演。 明代:灯笼制作工艺极大发展。 清代:增加冰灯、舞龙、舞狮。元宵节成为展示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文艺的大舞台。 明代《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3.寒食节 节期:清明前后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仲春为大火星出现之时,需禁火,只能生食。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纪念介子推。重耳发布禁火令,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汉代:寒食节长达一个月。汉末曹操对寒食节下达禁令,此节衰退。 宋代:禁火两天。民俗活动有担酒上坟,春游等。南宋后,此节日逐渐消失,融入清明节。 4.清明节 节期:春分后十五天,又称“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称“三冥”,与祭祀鬼神有关。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 秦汉:扫墓祭祖,增进族群之间的血亲意识。 魏晋南北朝:杨柳插门,驱恶辟邪。 唐代:增加了踏青郊饮、会男女等习俗。 清代:形成了放风筝的习俗。 年画《农家乐》(局部) 清明节风筝 5.端午节 节期: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文化与节日习俗:从古老的驱邪仪式发展而来。饮雄黄、插艾草、挂桃印送瘟神。纪念屈原。 秦汉:驱邪防病。最迟在东汉后期与纪念屈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开始流行吃粽子。 魏晋:赛龙舟在南方普遍流行。 端午龙聚 6.七夕节 又称“乞巧节”、“女儿节” 节期:农历七月初七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起源于古老的牛郎织女传说,祭祀牛郎织女。民间妇女流行向织女乞巧,进行女红比赛。 两汉:开始流行。汉代已经产生了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 魏晋:穿针乞巧,守夜祈福。魏晋名士有七夕晒书的风俗。 7.中元节 节期:农历七月十五,又称“鬼节”。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盂兰盆会。是日佛教寺庙举行大典,使孤魂安息。本土道教也将斋会设于七月十五,改称此节为中元节。民间民俗为放河灯,使祖先能看见回家的路。 8.中秋节 节期: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起源于古老的秋社,两汉已具规模,定于立秋之日。今天的中秋节始于唐,兴于宋。民俗活动为祭月、拜月,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唐代十分重视中秋赏月。明代帝王在宫中祭月,修建祭月坛。 秦汉:八月节,白露前后,祭祀诸神,强调全家人的共同行动。为中秋节的滥觞。 宋代:吃月饼习俗始于宋代。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的食单列有月饼。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浙东地区有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 9.重阳节 节期: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九月九”。九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 西汉时就已产生,形成了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魏晋:此时期最重要的节日,流行郊野会饮。 宋代:赏菊习俗盛行。 10.下元节 节期:农历十月十五 节日文化与节日活动:道教水官生日。水官主解厄,是日不能杀生,不能判极刑。亦为太上老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