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使用手册
黄煌
目录
半夏厚朴汤 1
半夏泻心汤 1
白虎汤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
柴胡桂枝干姜汤 3
大柴胡汤 4
大承气汤 4
大黄附子汤 5
大黄?虫丸 6
大青龙汤 6
当归芍药散 7
当归四逆汤 7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8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9
防风通圣散 9
防己黄芪汤 10
附子泻心汤 10
桂枝汤 11
桂枝加附子汤 1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2
桂枝茯苓丸 13
桂枝芍药知母汤 14
葛根汤 14
葛根芩连汤 15
甘姜苓术汤 15
甘草泻心汤 16
黄连泻心汤 16
黄连阿胶汤 17
黄芩汤 17
黄芪桂枝五物汤 18
桔梗汤 18
荆芥连翘汤 19
理中汤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 20
麻黄汤 2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1
麦门冬汤 21
排脓汤 22
四逆散 22
四逆汤 23
薯蓣丸 23
芍药甘草汤 24
酸枣仁汤 24
肾气丸 25
生脉散 26
桃核承气汤 26
温胆汤 26
温经汤 27
五苓散 28
五积散 29
吴茱萸汤 29
小柴胡汤 30
小建中汤 31
小青龙汤 32
小陷胸汤 32
泻心汤 33
茵陈蒿汤 33
玉屏风散 34
炙甘草汤 34
枳实芍药散 35
猪苓汤 35
真武汤 36
栀子柏皮汤 36
栀子厚朴汤 37
竹叶石膏汤 37
八味解郁汤 38
八味除烦汤 38
八味活血汤 39
八味通阳汤 39
四味健步汤 39
止痉散 40
更年方 40
生血汤 40
退热汤 40
桂苓加大黄牛膝方 40
经方汤液煎煮法 41
经方用量原则及折算法 41
编写说明 42
主要病方索引 42
半夏厚朴汤
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以咽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腹胀、恶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姜制半夏20g,茯苓20g,川朴15g,苏梗15g,生姜15g。
【煎服法】以水13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4次温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二十二)
【体质要求】营养状况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倾向,多疑多虑,经常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平时易惊,有恐惧感,易患白大衣性高血压、恐高、晕车等。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如刷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头痛头晕,易于失眠,夜间多梦,尤其是多噩梦。容易心悸,容易肢体麻木疼痛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婴幼儿营养不良、夏秋季感冒、急性肾炎等。
【加减法】痰多呕甚或惊恐、焦虑、失眠严重者,重用半夏、生姜;眩、悸、小便不利或水肿,或胃内振水音者,重用茯苓;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者,重用厚朴;胸闷、腹胀、四肢冷、便秘者,合四逆散;失眠、眩悸者,合温胆汤;虚烦不得眠者,合酸枣仁汤;腹痛腹泻者,合黄芩汤;焦虑失眠、腹胀满者,合栀子厚朴汤。
【注意事项】适用本方者的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半夏泻心汤
古代治疗痞病的专方,有止呕消痞的功效,适用于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姜制半夏12g,黄芩10g,干姜6g,党参12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2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十七)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149)
【体质要求】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
【适用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