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二章胶体化学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体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历史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Thomas Graham,他系统研究过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并首先提出晶体和胶体(colloid)的概念,制定了许多名词用来形容他所发现的事实。 现今我们所用的一些名词,如溶胶(sol)、凝胶(gel)、胶溶(peptization)、渗析(dialysis)、离浆(syneresis)都是Graham提出的。 尽管在这一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但胶体化学真正为人们所重视并获得较大的发展是从1903年开始的。 §12.4 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溶胶表面电荷的来源: (a)溶胶粒子可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 (b)溶胶粒子表面上的某些分子、原子可发生 电离。 实验发现溶胶具有电动现象,说明溶胶表面带有电荷。 例: 1) AgI溶胶: 溶液中I- 过量时,可吸附 I- 而带负电, 溶液中Ag+ 过量时,可吸附 Ag+ 而带正电。 2)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 在 pH 低时氨基形成- NH3+ 而带正电; 在 pH 高时羧基形成- COO- 而带负电。 1. 双电层理论 常用名词: 双电层: 质点表面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离子 构成的电层; 表面电势?0:带电质点表面与液体的电势差: ? 电势: 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的边界处与液 体内部的电势差。 缺点: 1)不能解释表面电势 ?o 与? 电势的区别; 2)不能解释电解质对? 电势的影响 1879年,亥姆霍兹首先提出在固液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的概念。 1) 亥姆霍兹平板电容器模型 0 x ?0 ? 1910年,古依和查普曼提出了扩散双电层理论 2)古依-查普曼扩散双电层模型 0 x 扩散层 ? ?0 静电力:使反离子趋向表面 热扩散:使反离子均匀分布 总结果 : 反离子平衡分布 古依-查普曼模型正确反映了反离子在扩散层中分布的情况,及相应电势的变化,并区分了? 与 ?0 的不同。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 缺点: 1) 没有给出 ? 电势的具体位置及意义; 2) 没有考虑胶粒表面上的固定吸附层。 1924年,斯特恩提出扩散双电层模型。他认为: 1)离子有一定的大小; 2)质点与表面除静电作用外, 还有范德华作用; 因此表面可形成一固定吸附层,此层称为Stern层。 ?? 称为斯特恩电势 ? 为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Stern 模型:固定层+扩散层 固体表面 Stern层 滑动面 距离 3) 斯特恩(Stern)双电层模型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 ?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 电势?,表明: 胶粒带电? ,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 扩散层厚度?; ? = 0 时,为等电点,u = 0,溶胶极易聚沉 滑动面 斯特恩模型: 给出了? 电势明确的物理意义, 解释了溶胶的电动现象, 解释了电解质浓度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使人们对双电层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界面法移动法电泳装置 实验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界面移动的距离,可求得粒子的电泳速度,由电泳速度可求出胶体粒子的? 电势。 2. 溶胶的电动现象 NaC l溶液 Fe(OH)3溶胶 + - 对于球形质点: 当粒子半径 r 较大 双电层厚度? -1较小 即?r 1,质点表面可当作平面处理,有: 或 式中:v ? 电泳速度,单位为m · s-1; E ? 电场强度(或称电位梯度),单位为V·m-1; u ? 胶核的电迁移率,单位为m2 · V-1 · s-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