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苏童的童年体验看其“香椿树街”系列作品的创作
摘 要:苏童从1984年至今,写了三十多年的香椿树街,可见香椿树街是他创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近十年来国内对苏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和人物形象分析上,很少有研究者涉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我将从苏童的孤独体验、缺失性体验、神秘体验三个角度探寻苏童“香椿树街系列”作品的创作和自我体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苏童;成长背景;孤独体验;缺失性体验;神秘体验
作家的创作有虚构有写实,但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营造自己的世界:从自我实际出发写现实生活,亦或是故意偏离现实生活追寻一种看似与现实毫无联系的世界,批评都有权利在其创作与生活中寻求某种内在的联系。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作家完全脱离实际,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塑造的人物能够直指人心,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为一个产量高且风格多变的作家,苏童自然也不例外。他曾在自己的文章《虚构的热情》中写到“所有的小说都是立足于主观世界,扎根于现实生活中”。他本人的态度也表明:小说的创作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依旧来源于现实生活。作家的主观意识在现实的客观基础上得到丰富,变得厚重。评论界按照苏童作品的内容与题材将其作品大致分为四类:历史题材系列,香椿树系列,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在这四个系列中,苏童创作了大量以“街头少年”为主角的小说,集中在“香椽树街系列”。这是苏童在作品创作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这一点,可以从他后期创作《城北地带》的动机看出:他在完成一系列“街头少年”作品后,又提笔写下《城北地带》这个从氛围、细节、人物特征上看,都与《香椿树街少年》短篇类似的中长篇小说。苏童自己也解释道:“我一直未能割舍我的那些‘街头少年’小说,觉得在写了那么多短篇以后,应该写一个长一点的东西,把他们串起来,集中表现。”“我觉得很过瘾,觉得是圆了一个梦”。①为什么苏童会对这一群“街头少年”情有独钟甚至于念念不忘呢?在文艺心理学理论中,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文艺心理学教程》童庆炳 程正民主编“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文艺心理学上所谓的童年体验,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幼年到少年,即18岁以前)从经历的事情中获得的指向人的生命,以生命为根基,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所以,我认为要解开这个谜团也许要从苏童童年的生活入手,分析他在18岁以前的生活经历带给了他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一、孤独体验
如果留心一下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历史上有些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有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孤独体验。一般来说“孤独性”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就是他最突出的人格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我实现者是生命驱动的,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较少地依赖外部世界。大部分的艺术家身上都有其孤独的一面,有的孤独来源于他们超前的意识,有的孤独则恰好因为艺术家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很难说苏童的孤独来源于哪里,但一个年幼的孩童过早地感受生命中的生死苦难,感受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这样的事实或多或少将苏童的孤独体验指向前者:超前的意识。
(一) 群体性的孤独
在独立精神体系的支配下,“香椿树街”系列作品中的少年大部分都是孤
独的。
《桑园留念》中“我”因为肖弟给了一支烟,便觉得感动极了。心里策划着要是爸妈去哈尔滨出差,就可以从伙食费里扣钱买烟给毛头、肖弟抽。跟着这一帮街头少年混,成为“我”引以为傲的一件事。肖弟,毛头这一类小阿飞吸引“我”的地方,或许就在于他们挣脱了学校和家庭肆无忌惮地生长着,着对于一个循规蹈矩的高中生而言,已算一种很大的诱惑。加入他们这个队伍的急切心情,也正好映射出“我”在自己世界中赤裸裸的孤独感。同样的孤独,还有《乘滑轮车远去》中的猫头,猫头是香椿树街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在个滑轮车风行的年月里,他是制作滑轮车的大师,文中的信息交代了猫头对滑轮车的痴迷,他不想下乡插队,每天的事就是在家制作滑轮车,这样一个少年,最后也因为骑滑轮车钻到汽车底下失去了生命。猫头是孤独的,他的孤独弥漫在日日夜夜对滑轮车的痴迷中。以及《黑脸家林》中的家林,他活得像一个孤岛上的人,左右冲撞却找不到突破这个世界的出口。无独有偶,这样的形象在苏童的小说中多不胜数:《南方的生活》中的舒农,《像天使一样美丽》中的小媛……
苏童塑造成群的“孤独少年”和他年少时期的孤独体验有关,也和他骨子里对人的关爱和理解有关。生命很神秘,“少年”形象本该是最炫丽的风景,但也是最脆弱、最不堪一击的一种存在。苏童于1963年生于苏州,如果我们稍微具备一点历史知识,会明白1963年左右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壮观的“上山下乡”运动刚刚结束,令人无法忘记的文化大革命正在萌芽,需要明确的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几乎贯穿了苏童的整个童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