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对峙(新人教版)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美苏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之后双方却形成了对峙局面,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 美苏争霸 5.(2010年苏州市)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7.(2009贵阳市)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   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巴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 美国U-2侦察机拍到的苏联运送导弹到古巴的照片 美军拍摄到的古巴军事基地照片 “从冒险主义开始,以投降主义结束” 赫鲁晓夫终于顶不住了,26日和27日,赫鲁晓夫两次写信给肯尼迪,第一封信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从古巴撤除导弹,条件是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第二封信又提出从土耳其撤除美国导弹。肯尼迪察觉到赫鲁晓夫已乱了方寸,决定不理睬第二封信,只答复第一封信,暗示可以保证不入侵古巴,但要苏联停止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限苏联在24小时内答复,否则就要采取军事行动。 在古巴事件中,苏联和美国第一次直接彼此面面相对,并有着美国和苏联动用武力并可能发展为核战争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 ──美国总统肯尼迪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广播讲话 二、美苏争霸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 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攻美守) 突出事件 军备竞赛,昂贵的游戏 越战,永恒的创伤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的手持AK的越南人民军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的女越共游击队员 一队越南人民军正通过Bac Can 省的一座竹制浮桥, 这种浮桥在胡志明小道上非常典型。 越南人民军正在“解放区”集结,身上缠的是足够装数星期干粮的干粮袋, 这种干粮袋直到20年后的红色高棉还在使用 奠边府战役中,越南人民军正在一条老(挝)越(南)边境围绕法军要塞的 一战战壕里休整,不难看出他们使用是“波波莎”冲锋枪,戴的头盔和东德人 民军的也颇为相似。 两个年纪很小的越共游击队员在西贡数英里外休息,喝水的那个眼神很肃杀啊!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 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 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 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 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 ,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 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 邀进入阿境”。图为在喀布尔的苏军士兵。 洲际导弹数量 1968年 美:1054枚 苏:858枚 1978年 美:1054枚 苏:1400枚 苏联入侵阿富汗 70年代 美国攻打越南 美国经济危机 苏联胜 后来,双方实现了有限的缓和 二、美苏争霸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里根—戈尔巴乔夫) 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 (双方有所缓和) 突出事件 苏联在80年代又发生了什么事?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失败 美国 苏联 美苏争霸 阶段 时间 特点 典型事件 美国 领导 苏联领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50~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美国占优势 达到高潮 苏攻美守 双方缓和 “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美发动越南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赫鲁 晓夫 勃烈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声明上签字 含义 信号 实质 开始的标志 表现 冷战政策 两极格局形成和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