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 1)、背景: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斯大林的决策 2)、决策: 3)、结果:1937年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4)、特点:①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②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③过火的行为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拓展延伸 一、探究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学法指导:比较也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完成对两国改革的比较) 三、 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要适应本国生产力的状况; 2、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跳出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实事求是; 3、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 4、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5、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坎坷地。 3、确立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定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确立 4、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①经济方面: ②政治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1913年与1937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 1913年 1937年 5、评价(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利 ①在一定时期内能迅速促进苏联的工业化,使其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②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其计划管理经济的体制,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 ①经济方面:课本96页,有3点,补充一点:片面强调产量、产值,造成工业品单调,质量低劣。 ②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缺乏社会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后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定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斯大林模式 2、形成的历史背景: ⑴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⑵政治形势: ⑶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⑷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⑸思想环境: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理解存在分歧; ⑹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3、形成标志: 4、表现: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5、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 (补充:资金来源途径:?⑴ 发行公债;⑵ 征税; ⑶ 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价格;⑷ 重积累, 轻消费。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是工人忘我劳动 的精神和掌握新技术紧密结合。顿涅茨矿区采煤工人用风镐采煤 1935年8月 30日创造了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煤102吨的记录,超过定额十三倍。 ) 理解2:农业集体化(课外阅读) 6、作用及评价: 功绩: 弊端: 政治方面:高度专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评价: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期间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1、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相适应,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增强奠定物质基础; 3、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思想文化: 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时期 1918-1920年 1921- 1928年 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初 历史影像 经济政策 成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巩固苏维埃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世界工业强国 小结: 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一调拨、计划供应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 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 新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