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科 德育 课 题 第五课 第一节 正确对待人生 审批签字 授 课 时 数 2 授课方法 讲 授 法
授课教师
教 具 授 课 时 间 第周 授 课 班 级 教 学 目 的 1.明确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人生矛盾的内容和作用,掌握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的方法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重点和难点 1.明确什么是理想?理想的作用。
2.了解常见的人生矛盾,以及人生矛盾在人生中的作用。
3.掌握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能分辨人生态度的不同表现。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及 时 间 分 配 一、导入新课题: 10 min
二、新课内容及练习:65min
三、小结:3 min
四、布置作业:2min 教 学 回 顾
第 页 共 页
教 案 用 纸
编号:QD 流水号:JW
教 案 用 纸 附 页 教 学 内 容 、方 法 和 过 程 附 记 第五课 走好人生路
第一节 正确对待人生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我们生来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纸要涂上什么颜色,主动权全在我们手中!老天爷很公平,每个人出生时不能带来一草一木,归宿也一样,每个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带走一草一木。我们不能把握自己的生与死,但我们能把握的是中间的这个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匆匆几十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他的宽度。人生就像一列没有返程的列车,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过才有意义,才不算冤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对待人生。
二、教学过程:
(一)研读P140技校生成功例子,有什么体会?
(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
1.理想和现实
(1)为什么要有理想?
小故事:
比 塞 尔 人 的 迷 茫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在非洲西撒哈拉沙漠里,有一个名叫比塞尔的小村落,不为人知,与世隔绝。当地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村庄。
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风景秀丽但贫瘠落后的土地,比塞尔人曾多次试图走出沙漠,都没有成功。
原来,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只能回到起点。
后来,有一个叫肯莱文的欧洲青年,来到了比塞尔,建议他们走出沙漠。当地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跟随着肯莱文,一直向着北斗星的方向走,用三天时间走出了沙漠。
多年以后,比塞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明珠。比塞尔人在村子中央小广场上,设立了一个阿古特尔的铜像,铜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一句话: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砌砖工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绩
一天,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
相同的问题。他问第一个建筑工人正在干什么活,那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
“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
“我正在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工人,这次他得到的回答是:
“我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
就将其写进了自己的报道。若干年后,记者在整理过去的采访记录,突然看到了这三个回答,
三个不同的回答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想去看看这三个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等他找到这三个工人的时候,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当年的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一个建筑工人,仍然象从前一样砌着他的墙;
而在施工现在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二个工人;
至于第三个工人,记者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他现在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工人正在为他工作。一个人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他将来的前途。拿破仑说:“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理想与我们人生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理想!
互动:猜猜他是谁?
1)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停了片刻,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另一个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昂首挺胸地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巴金 D刘翔
2)有个人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志向。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三分之一就花在定报纸上。他与同学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