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慢慢走_欣赏啊_教案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体会作者散文化说理的论述方式,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2.内容提示“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诗》,看过《史记》、《通鉴辑览》,写过科举制所采用的策论时文。十五岁时被送进官办小学,逾半年升入桐城县中学。这所中学是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当时的校长孙闻国、国文教师潘季野在古典经文及诗词方面都很有造诣,朱先生在他们的熏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旧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九一七年,朱先生中学毕业后,在桐城大关小学当了半年的小学教师。此时朱先生十分向往考进北京大学,但因家境贫寒,拿不起高昂的学费,所以只好就近上了不收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朱先生发现这所学校师资力量和学术气氛还不如桐城中学,非常失望,恰好一年之后,遇到教育部选派一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到香港大学深造的机会,经考试合格遂转至香港。在香港大学近四年,主要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心理学,此外还学了点教育学。通过这些学习,朱先生的学术视野大大开阔了,并滋生了对英国学术文化的钦敬和向往。 一九二三年夏天,他在香港大学毕业后,经过同班同学高觉敷的介绍,朱先生结识了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张东荪。应张东荪之约,到吴淞中国公学担任英文教师兼校刊《旬刊》主编。这是1卷,第6页)他听过李大钊和恽代英两位革命先驱的报告,与左派的郑振铎和杨贤江有过往来,同时与右派的中国青年党陈启天、李璜等人也时常交往,在两派斗争中保持了不介入的超然的态度。他以为不问政治才可以做到洁身自好,潇洒出尘,才算是高人一等。他时常陶醉于《庄子》、《陶渊明诗集》、《世说新语》等古典著作里,并且渐渐地在思想上成长了一种“超然物表”、“恬淡自守”、“清虚无为”,独享静观与玄想乐趣的“魏晋人”的人格理想。 一九二四年七月,朱先生在《民铎》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在这篇文章里,朱先生论述了艺术“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的道理。但这不过是个引子,文章的真正主旨在于讨论“美术的使命”。他说“人类何以有美术的要求?这个问题非一言可尽。现在我们姑且说,美术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注:《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第477—478页)“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世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注:《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第479页) 江浙战争中吴淞中国公学被冲垮了,朱先生由作家夏丏尊介绍,转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英文。在这里结识了匡互生、丰子恺、朱自清诸人。匡互生当时任该校的教务主任,在朱先生到该校还不到四个月时,因不满校长的专制作风,建议改革而未被采纳,辞去职务愤然离去。朱先生同情他,遂随同他一起辗转上海另谋生路。一九二五年初,先后集聚在上海的匡互生、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周为群、叶圣陶、胡愈之、周予同、陈之佛、刘大白、夏衍以及朱先生等一起组织了一个“立达学会”,并在江湾筹办了一所“立达学园”。朱先生为这个学园起草了一个宣言,针对当时教育方面的专制现象提出了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与“立达学园”一起,朱先生等还创办了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为《中学生》)期刊。这是后来朱先生的一块主要的文字阵地。 一九二五年六月,朱先生考取安徽官费留英,九月怀着学海一搏的心情取道莫斯科进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在这里,在谷里生教授的指导下修英国文学,在侃普·斯密斯教授指导下修哲学,在布朗教授指导下修欧洲艺术史,此外还兼听心理学等方面的课。朱先生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以写作方面收入弥补学习费用之不足,他连续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讨论青年修养的文章,这就是后来经他收辑在一起,由开明书店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九二八年六月,朱先生获取爱丁堡大学的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九月转入伦敦大学学院进一步研读英国文学,同时在英伦海峡对岸的法国巴黎大学注册,不时到巴黎听课。巴黎大学德拉库瓦教授的“艺术心理学”课对朱先生启发很大,他决心以自己学习心得写一部《文艺心理学》。一九三一年九月,朱先生离开英国,进入介于法德交界处的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院研究所,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心理系主任夏尔·布隆代尔教授、文学院科绪尔教授的指导下,将在爱丁堡大学时写的《论悲剧的喜感》充实扩展为一篇长达十八万字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与此同时,朱先生还写了《谈美》及《文艺心理学》、《诗论》的初稿。这样,当一九三三年,朱先生结束国外八年的学业返回中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在文学及心理学方面颇有影响的年轻学者了。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先生应四川大学代理校长张颐之约,到该校任文学院长。第二年因反对国民党当局撤换张颐代理校长职务,参加了 这以后,朱先生走上了一条并非所愿的路。一九三八年底,武汉大学校长、现代评论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