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货币均衡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定义: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弗里德曼语) 2.成因 :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来弥补;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3.途径:①经济运行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于是,即使货币供应无异常增长,原有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②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过多是主要因素。 4. 理论形态: ①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 ②货币学派的数量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之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 (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就业量随有效需求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存在闲置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产量增加的作用,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分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 (2)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货币量增加后有效需求增加,但“已无增加产量之作用,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用图表示,在充分就业时的产量Yf点之前,总供给曲线SS具有价格弹性,向上倾斜,表示在价格上升的同时,可以诱导产业的增加。在达到Yf之后,SS曲线变为垂直线,短期内,物价上升已无法刺激产量增加,需求增加只能引起“真正的通货膨胀”。 产出量Y 物价水平 P O S S D4 D3 D2 D1 货币学派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数量说,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使货币量比产量增加更快造成的。货币量的作用为主,产量的作用为辅。许多现象可以使通货膨胀率发生暂时的波动,但只有当它们影响到货币增长率时,才产生持久影响。”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定义: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成本的提高时,总供给函数向上移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下图中,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为Yf,在此之前,总供给曲线具有价格弹性。当总需求不变时,由于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 价格 水平P O 产出量Y S D S3 S2 S1 图中,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为 ,在此之前,总供给曲线具有价格弹性。当总需求不变时,由于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 2.原因: (1)货币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3)原料价格上升 (4)间接成本推动 3.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况 面对失业增加,产量下降的现象,政府必然采取扩张性政策,相应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出量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物价则进一步上升。 如下图所示,由于成本推动,总供给曲线由S1上移到S2,如果总需求不变,则物价由a上升到b,而产出由Yf 减少到Y1。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总需求曲线由D1上移到D2,产出虽恢复到Yf,但物价进一步上升到c。为抵消通货膨胀因素,工人会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厂商提高价格,总供给曲线上升到S3。如此下去,物价循a-b-c-d-e,作螺旋上升。形成“混合性通货膨胀”。 在现实中,需求与供给因素往往互相结合,极难将其区分为两种独立的现象。 S 物价水平P 产出量Y O S3 S2 S1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1959年,舒尔兹(C. L. Schultze)发表《最近美国的通货膨胀》,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需求在部门之间的移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即“需求移动论”。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部门兴盛,一些部门衰落。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物价上升,需求减少的部门,工资、物价上升却未必降。由于短期内需求在部门之间的大规模转移,资源缺乏流动性,以及工资和价格缺乏下降的弹性,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性通货膨胀。 1974年,希克斯(J. R. Hicks)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分析了产生通货膨胀,特别是滞胀的主要原因。 扩展部门在经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但在衰退时却降不下来。当扩展部门工资上升时,非扩展部门为求公平,也增工资。 1972年,托宾发表《通货膨胀与失业》提出了关于相对工资的理论。与希克斯见解相似。——”希克斯-托宾劳动供给理论”。 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的核心是: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求增加部门,需求减少部门;先进部门,保守部门;扩展部门,非扩展部门;开放部门,非开放部门),由于需求转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一个部门的工资、物价相应上升,但劳动力市场的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