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Precipit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Copper Particls in Low Alloy Ferritic and.docVIP

翻译——Precipit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Copper Particls in Low Alloy Ferritic and.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Precipit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Copper Particls in Low Alloy Ferritic and.doc

低合金铁素体和马氏体钢中铜颗粒的相变和析出 摘要 为了弄清楚含铜钢中的母体结构对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AP—FIM)对等温时效处理过程中铜粒子的相变和析出进行了研究。通过DSC分析和TEM观察发现,铁素体中在稳定的FCC铜相出现之前存在铜原子的聚集、bcc和9R结构。在样品达到最大的时效硬化时粒子的主要结果是bcc。通过DSC的质量分析和Fe母相/Cu析出系统中动力学自由能的计算可知粒子的bcc→9R转变发生在粒子粗化的过程中。在马氏体等温时效时,大部分粒子在板条和位错上析出。这导致了bcc粒子数量的减少和样品最大时效硬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尽管80%变形量铁素体的位错密度比为变形铁素体要高,80%变形量铁素体的时效硬化行为几乎和为变形的铁素体差不多。本篇论文中,讨论了钢中缺陷(位错和空位)对与硬化行为相关的铜粒子的析出和相变的控制因素的影响。此外,铜粒子析出时添加Mn的作用也将要被讨论。 关键词: 铜钢,析出,相变,示差扫描量热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 Ⅰ 引言 含铜量1—2%的低碳钢由于具有优异的强韧性的平衡因而在薄板坯到厚板坯范围内的结构钢中已经引起了一些兴趣。这中强韧性的平衡来源于在冷却或时效过程中微小铜粒子的析出。微小铜粒子在热力学时效脆化和X辐射脆化铁素体合金具有重要的作用。铜析出的早期研究室技术性的,也就是科学性和兴趣。 在时效铁素体钢和合金中铜析出的早期阶段,与基体bcc结构同一的铜原子bcc集簇在过饱和固溶体中形核和长大,在达到某一临界尺寸后就会失去和基体的同一性。最初认为它会直接转变成和bcc基体具有Kurdjumov-Sachs位相关系的孪生fcc结构。然而,最近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对Fe—Cu合金中铜析出的研究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转变的结果是bcc→9R→fcc。 为了让含铜钢不仅能应用在铁素体钢中也能应用在其他钢中比如马氏体钢和贝氏体钢中,去完全理解缺陷和合金元素在铜相变和析出中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Thompson等人已经报道了铜在奥氏体/铁素体界面处和工业用铁素体钢连续冷却过程中铜的析出过程。尽管有很多的研究聚焦在无碳钢和具有低位错密度的超低碳合金钢,然而,在这些钢具有高位错密度的热力学时效阶段铜的析出和相变却没有相关的细节信息。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弄清楚含铜钢的等温时效硬化行为和基体微观结构对析出的影响。在描述超低碳铁素体、低碳马氏体和高变形量铁素体这三种类型的微观结构时,铜的析出和时效硬化行为的控制因素尤其是位错的作用会被讨论。在铁基体中铜粒子的析出和bcc-9R转变中也作出了一些热力学考量,和已经知道的铜基体中铁粒子的马氏体fcc-bcc转变相对比。 Ⅱ 实验过程 添加铜或不添加铜的低碳或超低碳钢在25kg的真空熔炼炉里融化并轧制成20mm厚的薄板。这些钢的化学元素如表1所示。这些薄板在1523K被重新加热1.8ks随后淬入水中。这种处理后会得到两个过饱和铜的样品,一个过饱和铜的铁素体基体有较少的位错密度和一个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基体。而且,固溶处理的超低碳钢在室温下以10s-1 的应变速率和80%的压下量进行压下,经过这 道工序,就会得到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铁素体基体钢。图1显示了3种样品的光学显微结构。 对于DSC,从这些样品上切下来4.8mm直径、1.7mm厚度的圆盘。DSC用一个具有定性分析软件的Rigaku TAS-200设备来操作。这些样品在10K/Min加热速率下从室温加热到993K进行DSC操作一研究铜颗粒在钢中的析出和转变。 每一个铜过饱和基体在从723到973K的不同温度下进行等温时效1.8ks。时效过后,在室温98N载荷下进行Vickers硬度测试。显微镜是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薄圆片装样品用来做TEM电镜观察,样品在286k温度下经过含5%硝酸和95%醋酸的电解液点解抛光,随后室温下用135mL醋酸和25g铬’ B’。峰值B’可能是B和C的转变点,因为那里没有其他可看作是铜的析出的峰值,但是从两个粗化点和转变点之间理清关系是比较困难的。转变峰值不能清晰的从粗化峰值中分辨出来暗示着很大一部分粒子没有经过从bcc到9R或bcc到fcc的相变,而且这种推测看起来与马氏体TEM下几乎没有发现bccCu的观察结果相吻合。在形变铁素体的DSC曲线中,三种放热峰值被区别出来。这三种峰值的位置与铁素体中的位置很相似,虽然形变铁素体像马氏体一样有高度的错位。现在,在形变铁素体和马氏体之间DSC曲线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可能是位错密度的不同,这将在下面的讨论中描述。 另一件在形变铁素体DSC曲线的结果要表明的是铜析出中剩余空位的作用。峰值的位置,尤其是形变铁素体和铁素体DSC曲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