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resno 11/00 jhindler CLSI M100-S17 药敏试验及2010年CLSI更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朱旭慧 细菌耐药性变迁—G+ 金葡菌 MRSA VISA VRSA CA-MRSA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ISP PRSP 耐万古肠球菌 VRE(vanA vanB vanC) 肠杆菌科细菌 大肠、肺克、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AmpC酶等 大肠埃希菌-耐FQ 耐第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 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不动杆菌属、绿脓、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某些种 细菌药敏试验的重要性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加趋势 加强对耐药菌的检测、耐药菌带菌者的筛查和耐药机制研究 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和控制耐药菌感染 正确的药敏试验及报告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扩散法 Kirby-baure(K-B)法) 稀释法 试管稀释法(肉汤稀释法 平板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E-Test 细菌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有无细菌:苛养菌、难培养细菌 正常菌群/病原菌:病史、病人体征、感染部位 药敏结果报告:耐药菌株的提示或修改 正确阅读纸片法结果 完全抑制的抑菌圈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 不反光的黑色背景、反射光下阅读结果 抑菌圈的界限应该是以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的可见细菌生长区域 在抑菌圈边缘微弱生长的、仅能在放大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菌落应忽略 正确阅读抑菌圈内的“霾”现象 变形杆菌(迁移生长)以及磺胺类药物的纸片法药敏 注意要读完全抑制的抑菌圈,对“霾”生长不予理会 克林霉素对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内如有薄雾状菌苔应报告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不管其是否显示 “D”抑菌圈 需在透射光(Transmitted light)下阅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的抑菌圈,遇不敏感的结果需用稀释法测定MIC法确证 E-test试验结果阅读 哪些需要做MIC 肺炎链球菌 苯唑西林纸片法直径≤19mm,需要明确受试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必须做青霉素的E-试验 革兰阳性球菌 万古霉素不敏感时(中介或耐药),必须做万古霉素的E-试验确认受试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包括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草绿色链球菌 对青霉素、氨苄西林 纸片法药敏结果不可靠,必须做上述 两药的E-test 万古霉素的MIC方法为常规药敏试验的方法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检测 苯唑西林:1ug/片 抑菌圈直径≥20mm为青霉素敏感株( MIC≤0.06ug/ml ) 抑菌圈直径≤19mm可能为青霉素耐药、中敏或敏感株,必须进行青霉素MIC测定。 对于三个青霉素的判断标准我们都应该解释和报告吗? 不可能出现的药敏结果 同一株细菌不可能出现的矛盾的药敏结果 金葡菌:青霉素S,苯唑西林R;万古霉素R 肠球菌:万古霉素S,替考拉宁R 肠杆菌科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R,第二、第一代S CLSI附录E(Appendix E)指出的少见或罕见的结果 如遇到上述菌株必须重新鉴定细菌和药敏! 2010CLSI主要更新内容 肠杆菌科相关的更新 葡萄球菌属相关的更新 其他菌种相关的更新 表1和表2介绍内容中的更新 2010CLSI主要更新内容 主要格式的更新 关于药敏质控的更新(新增Doripenem等质控范围) 关于药敏试验操作的更新 脆弱拟杆菌的累积药敏报告 术语表的更新(新的抗生素亚组-抗MRSA活性的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新旧折点(MIC ug/l) 肠杆菌科新旧折点(纸片扩散法,mm) 已评估但未修正的肠杆菌科药敏折点 为什么CLSI降低了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折点 以前的折点标准建立于20年前(ESBLs以前) 老的和新的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等相关知识的增加 --ESBL问题的复杂化;多种酶导致ESBL检测的准确性降低 新的建立折点标准工具的出现 --PK/PD知识的增加 为什么头孢唑啉没有纸片扩散法折点? 修订的MIC折点与相关的抑菌圈直径标准尚未确立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可能需要使用一种改变含药剂型的新型纸片 ESBLs检测(1) 最初的建议*是基于: --研究观察到某些产ESBLs菌株,药物的MICs有升高但仍然在敏感区(旧折点) --有限的临床观察发现,对于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病人预后差。 ESBLs试验建议是处理一个新型耐药机制的短期解决方案 ESBLs检测(2) ?多重耐药机制的出现可能会使ESBL确证实验受阻 ----ESBL+AmpC ----ESBL+孔蛋白突变 ? ESBLs产生于肠杆菌科细菌,而不仅仅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对于其他的菌株确证实验则存在许多问题 与“R”机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