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作者:【杜甫】 分析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更新以及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人力车、三轮车 铁路交通发展的意义 速度快 运力大 费用低廉 利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烽火台 飞鸽传书 驿 站——旧时公文和文书的传递靠驿站,驿站靠驿马 民信局——通过邮差步行或小船运送 图为试运行中的中国首列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 冯如 冯如和他的飞机 ——飞机(20C20S初) 世界上最早开始民航的国家是美国。 中国的首次民航飞行是1920年4月24日, 京-沪航线的京津段首航(5月8日开始 正常载客)。这之前,飞机主要用于军 事和政府公务。 当时使用的机型为亨德 利·佩治。 中国客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订购波音787飞机的5家航空公司 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 公布“神七”至“神十”计划 据刘竹生介绍,我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宇航员出舱,神舟八号 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神舟九号实现无人对接,神舟 十 号则实现载人对接。刘竹生表示,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 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中国空间 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我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 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 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为此要实现5个技术突破,其中包括航天员出 舱、空间交汇、实现天地联系的载人飞船、建立目标飞行器和航天员 出舱交汇。 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论坛昨天召开,长征2F总设计师刘竹生在论 坛上透露了我国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的载人航天计划。中国运载 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表示,我国将用六年半时间研制成新型 大运载火箭。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交通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 木船、马车、轿子 表现 人力: 机械牵引: 飞机(20世纪20年代)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轮船(1865年)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电车(1906年) 汽车(1924年) 地铁(1969年) 磁悬浮列车(2003上海) 新式工具 传统工具: 回顾总结 20世纪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