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舆论研究导论2011.3.1
导论
一、这门课的对象与范围
(一)什么是舆论?
(二)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
(三)舆论研究的特点
二、课本和参考书
三、学习方法问题
一、这门课的对象和范围
(一)什么是舆论?
(1)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群体生活与社会舆论。
个人行动的前提是意识和信念,同样,社会行动的前提是社会意识和信念。不同的是确定社会行动的社会信念是群体性的,这种群体性的社会意识或社会信念是由个人的意见和意识构成的,它与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意识或信念比较,有其特殊性之处。
首先,在公共的生活中,群体性的社会行为产生之前,群体意识与信念(社会心理学认为,一般这种意识或信念具体表现为对某事物的态度)必须表达为群体性意见也即舆论或民意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传播、扩散、组织、行动),而在个人行为过程中,人的行动并不一定事先表述为意见,个人有不表达意见而采取行动的行为方式。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一种意识、信念或者态度必须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得以扩散,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公众舆论,这种公众舆论传达了公众意识的意向性,预示着公众行为的趋势。群体性的生活中不存在在不交流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共同采取一致行动的现象,也就是,群体性社会行动总是在舆论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意见、信念、态度的交流与传播是舆论活动的核心所在。
其次,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个人的意见、信念、态度没有强制性(除了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的个人),而公众的共同意见、信念和态度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强制性,个人在强大的公众舆论面前要么顺应舆论,要么保持沉默,站在舆论的对立面是及其危险的,即便是掌握强大权力的统治者也不敢公然对抗社会舆论,在面临不利于自己的公众舆论时,除了顺应舆论和保持沉默之外,就是采取巧妙地办法加以引导和转变。正因为舆论具有强大的强制力,因此,凡是生活在群体社会中的人们,上至国家领袖、下至平民百姓都高度关注舆论。在当代社会中,舆论是包括政治活动在内的广泛社会生活的轴心,几乎所有的政治活、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都要考虑社会舆论的风向和状况,离开了社会舆论,我们的生活将是难以想象的。
这与当代社会的特点有关系。(当今时代的国家基本上都承认民主的价值,强调国家的民意基础。另外,当代社会使信息和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社会舆论活动非常频繁和复杂。)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很多的与舆论有关的事情,大到国际社会的舆论事件、国内舆论事件,小到班级舆论事件,(舆论有范围大小之别,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社会舆论、公共舆论、阶级舆论、团体舆论、国际舆论等)。
2.舆论的简单定义:
舆论是当代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核心,那么舆论到底是什么呢?
“舆论”(Public Opinion)也称 “公众舆论”、“民意”、 “公意”、“民心”、“民众呼声”、“民众共识”等等,这些词的意思大同小异,核心都是指社会民众对于公共事件的意见。不过由于这些词汇在历史上的出现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理论背景,因此,在内涵上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 “民意”一词就是一种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更加侧重于指普通民众(老百姓)的意见或者说是无权阶级、阶层的意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等政治理念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狭义地理解“民意”一词,它并不包含政治和经济上属于统治和权力层的群体意见。不过,由于“民”所指范围常常不是很清晰,因此在据大多数时候,学术界将它与“舆论”等同看待。
给舆论下一个恰当的定义是比较难的,不同学者会因为自身的研究角度不同而给出不同的答案。美国学者哈伍德(Harwood, C)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研究,搜集到的关于舆论的定义就有50多个。历史上最著名的舆论定义出自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公共舆论》一书,但却由于这一定义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我国学术界并不流行。
李普曼: 他人(人们)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这些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公共事务或活动)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
李普曼认为公共舆论的核心问题是内心的图像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即认知与现实的符合程度如何。李普曼的《公共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们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频频误入歧途,以及社会将如何依靠社会科学克服这种窘迫的状况。那些妨碍人们接近事实真相的主要因素,也就是使得人们误入歧途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原因包括人为的审查制度,社会交往受到的限制,每天能够用以关注公共事务的时间比较匮乏,由于不得不压缩成简短的消息而对事件造成的歪曲报道,用琐细的语汇表现复杂世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最后,面对那些似乎威胁人们既定生活方式的事实真相时所产生的忧虑。内部原因主要是人们日积月累的想象、偏见和成见,这些认识和心理原因有力地支配着我们的注意力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