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2 地方博物馆应有效利用和结合当地文化资源
博物馆新论
地方博物馆应有效利用和结合当地文化资源
——以台湾兰阳博物馆为例
李志勇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台湾省宜兰县的兰阳博物馆是是台湾省新博物馆建设成果的典型代表,它具有丰富
的自然、人文资源,其场馆设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陈内容则充分挖掘了当地文化资源,令观众
同时获得心灵、知识和休闲、娱乐上的满足。宜兰博物馆将宜兰全境视为整体博物馆的范畴,除进行
典藏、展示及提供动态的教育活动场所外,还强调与社区居民互动共生,成为游客认识宜兰的“窗
口”,引发观众探索宜兰的兴趣。兰阳博物馆在规划建设和教育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是台湾近几年
在地方博物馆建设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关键词:兰阳博物馆 宜兰 新博物馆运动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台湾省的地方博物馆建设,历经几十年来各 阻隔,工业化的负面冲击相对较小,同时在“环保
H
类文化建设的实践积累而逐渐开花结果,特别是 立县、文化立县、观光立县”的发展目标下,有计
在1994 年台湾省行政部门文化建设委员会提出 划地逐步深化地方文化建设,走出另一条有远见
“社区总体营造政策”,有计划地推动“塑造地方 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朝向与环境共容共存
W
文化特色,增进县市居民对地方的认同感、骄傲 的“无烟囱工业”道路,实现宜兰县自己的现代化
感”等相关文化活动,涓流成河地积累各地特色 理想,追求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共存方式[1]。宜兰县
N
文化夯实基础,促成台湾省319 个乡镇成立地方 政府结合产官学界和民间资源,成功推动各项高
博物馆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县级博物馆也陆续开 质量的地方文化活动,设置台湾省内首座公立
始出现。近10 年来台湾博物馆的发展,以地方的 “县史馆”,鼓励在地产业表现文化内涵,成就为
D
中小型博物馆最为活跃,现在有400 多所分布在 数可观的产业文化馆和观光工厂,推动使用当地
各县市乡镇地方或大都会商业区,其中以2010 年 建材和风格的“宜兰厝”生活美学造景计划。这一
成立开放的宜兰县“兰阳博物馆”为台湾新博物 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得益于宜兰县科学合理的
馆建设成果的典型代表。 中长期文化规划眼光,使宜兰成为台湾人文景观
一 兰阳博物馆建立背景 的一道亮丽风景。
宜兰县旧名“噶玛兰”或“蛤仔难”,名称源自 宜兰县逐渐成为台湾最具有竞争力的县市
世居台湾的少数民族噶玛兰族(Kebalan ,意为“平 之一,主要凭借她在文化和地方公共建设的傲人
原的人类”)。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三面环 成果,此佳绩被各界尊称为“宜兰经验”。兰阳博
山,东向广阔的太平洋,因为被山脉环抱,长久以 物馆的建设可以说是宜兰经验的一个成功典型
来就是个与外隔绝的天地,因而有幸保留丰富独 案例。兰阳博物馆从规划到建设历时18 年,经过
特不受侵扰的原生态地方文化。 了本地文化不断反思及应用的一个过程。在20 世
(一)筹设背景及过程 纪90 年代初期,宜兰的文化人就开始奔走呼吁筹
宜兰县在20 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因为地理 建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宜兰县政府在
收稿日期 2013-06-17
作者简介 李志勇(1975-),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主要研究
方向: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东南文化》2013年第4期总第234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