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doc

翰墨真如---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壹、弁言:   贰、名词释义:   一、“翰墨真如”   二、“禅学”   三、“中国禅宗”   参、禅宗之禅   一、与儒道二家思想相互辉映交融   二、基本思想   肆、禅之特质   一、无的妙用   (一)性空(二)平等(三)圆融(四)中观   二、顿悟心法   三、定慧一体   四、祖师心印   五、丛林制度   六、公案禅机   (一)公案的定义   (二)公案的特色:1.超越性2.诗喻性3.动作性4.矛盾性5.日常性   七、棒喝施教   伍、禅学所启发的美学趣味:   一、禅宗美学之发展   二、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   三、禅宗美学之特质   四、禅宗美学之趣味   五、禅宗美学之呈现   陆、禅宗美学对中国书画艺术之影响   一、禅与绘画   (一)黑白之表现(二)布局之留白(三)画中有禅诗(四)禅画之特质   二、禅与书法   (一)以书法喻禅(二)禅书法之定义(三)禅书法之特质   (四)禅师书法(五)文人之禅书法   柒、禅学与书法创作之禅机   一、台湾书法创作之现况   二、禅之‘真如心’即书画美学之‘真性情’   三、禅学对书法创作之启迪   (一)淡墨趣味(二)空间布局(三)写意表现   (四)禅机语锋(五)取法自然(六)真如自性   捌、结论   翰墨真如---   禅学与书法创作之探讨   华梵大学艺术设计所研究生庄访祺   壹、弁言:   本文以“禅学与书法创作”为主题,藉由禅学基本思想之义,探讨禅所启发之美学趣味,期能融合禅宗美学之精神与现代书法创作结合,提升书法艺术形而上神采之美。   ‘禅宗之禅’自达摩印心至慧能开宗,而后五家传灯,为中国祖师对自性本体之参悟,非全盘吸收印度佛学而生,禅之特质实乃中国化之佛家思想。禅宗自六祖主张“明心见性”,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其说法不用高深学理,只用平常说话,求表达佛学之深意。禅宗南派更将佛性从西方极乐世界,移植到人们之内心,把佛性“人性化”。慧能以“无念”“无住”“无相”“识心见性”为核心--‘心性说’的积极内容,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极震撼之作用。   “翰墨真如”,乃以禅旨精华‘真如心’之义,延伸引用于书法翰墨创作理念之实践中。禅宗以“顿悟”说明“空性顿现”,经由“自性”的发现,才能有所“悟”。禅宗“顿悟”的主张,透过“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之境界与实践,显现“真如本性”参透本体之感性知觉。中国文学艺术受到禅学之影响,发展出空灵达练之唐诗宋词、萧散简远之宋元水墨画,正是禅宗美学精神之表现;日本之“少字数书法”,刹那间人为宣泄的深度、力度、爆发力与想像力,也是“空性顿现”之展现;又如日本茶道“和、敬、清、寂”氛围之美…等,在在都实践著禅宗之审美意识。   唐朝张怀瓘云:“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清包世臣亦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于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中国书画艺术最上乘之逸品实为难得真性情作品。西方苏珊?朗格也认为:“创作形式深深感动我们是有可能的,因为他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故而书家在进行创作的同时,需要呈现更深刻的情思进而反映生命的载体。   二十一世纪前卫开放的时代,书法艺术深受西方美学的影响,面临极大的冲击而莫衷一是。这个时代普遍性的精神失落症,藉由禅家所倡导的常体本心,方能明见清净佛性。倘若能脱离纷扰、放下分别心,没有爱恨、没有喜恶、没有好坏、不落入两端,使个人心境深入内心寻求心灵本性---真如心之本质,心情将静如止水,进而达到‘禅悦’的境界。书法是净化心灵最好的实践方式,中国书画美学之“真性情”实乃“自性”之发挥,故而运用禅学与书法艺术激荡开发之新视界,相信更具现代书艺创作启迪之价值与意义。   贰、名词释义:   一、“翰墨真如”:   《起信论》言:“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此义故,‘自性清净心复名真如也。’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真如心的定义在形而上本体论。禅宗《六祖坛经》也是如此说的,如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禅宗将‘真如心’提高到‘性觉’的程度,举例说明:有一次异见王(达摩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