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二轮复习1-3.ppt
第3讲 高考大题审答规范与阅卷反馈 一、审题规范 【典例1】 (2014·课标全国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审明立意◆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以明代宋应星与牛顿的科学成就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不同特点、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比较、认识。 ◆审清设问◆ (1)特点(宋应星、牛顿两人科技成果);背景(宋应星、牛顿两人科技成果)。 (2)原因(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 ◆信息内涵◆ (1)材料一:宋应星个人简历及科学成果 。 (2)材料二:牛顿个人品质、科学成就及影响。 ◆解答方式◆ (1)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 (2)分析(据材料分析归纳历史结论,含有阐述、说明之意)。 ◆定位知识◆ (1)明代(时间范畴)、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内容范畴)。 (2)17、18世纪(时间范畴)、牛顿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牛顿三大定律(内容范畴)。 ◆答案来源◆ (1)材料一有效信息的获取;调动明代社会背景与古代中国科技的相关知识、牛顿生活的社会背景及近代科技成就。 (2)材料一、二有效信息的判断;迁移明代与同时期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知识,结合科技技术是否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原理综合分析。 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区分术语】 (1)指出与分析: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与举出(列举)相比,举出则为列出性质,如没有限定时间空间,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二者区别在范围上,前者范围相对小,后者相对宽泛些,但都有概括精炼的解答历史史实或者结论。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分析历史现象应当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是在原有综合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去分析历史对象。但是,分析并不是已有理论的演绎,而是对研究对象重做具体深入的研究。 (2)概括与归纳: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3)说明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材料解析题),同时“表明”还有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的特点(选择题中考查较多)。 (4)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有时可能就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可能是从材料中获取历史结论或者寻找支撑结论的历史史实。 (5)评述、评论、评价: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偏重于叙述,主要是对历史现象从叙述的角度作概括归纳;评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