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2014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兰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卷 阅读题(共 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
沈祖炜
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起点是人类中心主义,它将人类视为自然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将自然界视为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所谓“人定胜天”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的后果目前已经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地球生态退化,人类自身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
在这样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国学者杰里米#8226;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认为,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可以化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确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但是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在新技术支撑下的发展,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但是不会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所以,从治本的意义上说,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要流派儒、道、释的思想内核中都有合乎生态文明理念的地方。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释家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切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柳宗元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道家则从自然之道出发,以自然无为为基本要求,告诫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释家告诫世人,以节欲苦修来世,减少生活资源的消耗,节制社会的物欲横流,从而求得精神与肉身的平衡,人体与世间万物的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实对今天仍有历史教益。上古舜治天下,设九官,其中“虞”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等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事宜。到了周代,朝廷分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部门来加以管理。秦汉时改设“少府”,三国以后又恢复“虞官”,唐宋明清历代朝廷均设“虞衡司”或“虞部”。可见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这既是出于物产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逸周书#8226;大聚篇》记载,大禹曾发布春季“山禁”、夏季“休渔”的命令,目的同今天的相关法规完全一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生态平衡的理念相当清晰。
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节选自2013年11月8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能起到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等治标作用。
B.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整体趋势。
C.它可以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结合等新兴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D.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它将无法起到良好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要敬畏自然,平等友好地对待自然,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
B.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在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也因人而彰。
C.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平衡生态,保护环境。
D.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的祸根在于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中心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的共同缺陷在于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B.人类往往在遭到自然报复时,才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共识。
C.大禹发布的春季“山禁”、夏季“休渔”命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D.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道家、释家强调的分别是一体性、统一性、平衡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