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第一第一节(上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可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但人体的组织细胞直接处于外界环境中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差别 1.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气  体 调节物质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 (尿素等) (O2、CO2等) (胰岛素等) 注意: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大体相同相同,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思考: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成分: ②调节成分: ③代谢废物: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O2、水、无机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激素、维生素、 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CO2、尿素等。 组织液 血浆 海水 钠 钠 钠 氯 氯 氯 HCO3- HCO3- 生命起源于海洋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血浆蛋白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D 内环境中不含 (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C 三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渗透压 酸碱度 温 度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770KPa) (1)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 透压越高 (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 Na+、Cl-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Na+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期决定性作用 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等渗溶液 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2、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此溶液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等细胞外液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红肿? 2、酸碱度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乳酸钠 +NaHCO3 +H2CO3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增强、增加排气量、排出CO2 H2O+CO2 蔬菜水果中的Na2CO3进入血液 Na2CO3 +H2CO3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机体剧烈运动 乳酸 H2CO3 3、温度 人体一般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 内环境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外界环境 各个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内环境 内环境 内环境 外界环境 内环境 2008年上学期 制作 06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模块主要章节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 2、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问题探讨 (1)细胞名称?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