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个假说是1964年由P.D.Boyer提出。该假说认为作为电子传递体的蛋白质有两种不同的构象:低能构象和高能构象。电子传递的结果使低能构象转变为高能构象,后者再将能量传递给F0-F1-ATP合成酶,使之也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推动ADP磷酸化形成ATP。这种假说有一定的实验根据,在电子沿呼吸链流动时,观察到线粒体内膜发生迅速的物理变化,但由于测定构象比较困难,支持这个假说的实验太少。 构象偶联假说 Conformational coupling hypothesis 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D Mitchell在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假说,认为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和ATP的合成是与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相偶联的。即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膜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H+离子梯度,及一个电位梯度。这个跨膜的电化学电势驱动ATP的合成。 化学渗透学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 ????????????????? 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 1. 呼吸链上的递氢体与电子传递体交替排列,有序地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使氧化还原反应能定向进行。 2. 呼吸链的复合体中的递氢体有质子泵的作用 它可以将H+从线粒体内膜的内侧泵至外侧。 3.线粒体内膜具有选择性,膜外侧的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而返回内侧,这样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在内膜两侧建立起质子浓度梯度(△pH)和膜电势差(△E),二者构成跨膜的H+电化学势梯度。质子的浓度梯度越大,则质子动力就越大,用于合成ATP的能力越强。 4.由质子动力驱动ATP的合成 线粒体内膜上嵌有F0F1-ATP合酶,其具有特殊的质子通道,当膜外侧的H+经此通道返回线粒体基质时,此时, F0F1-ATP合酶就利用电化学势能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DP和Pi合成ATP 由上述化学渗透假说可知,该假说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线粒体内膜必须是质子不能透过的封闭系统,否则质子梯度将不复存在;二是要求呼吸链和ATP合酶在线粒体内膜中定向地组织在一起,并定向地传递质子、电子和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 重 要 目前这两方面都获得了一些实验证据,例如能携带质子穿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如2,4-二硝基苯酚)可破坏线粒体内膜对质子的透性壁垒,使质子电化学梯度消失。 另外根据测算,膜间隙的pH较内膜低1.4个单位,并且线粒体内膜两侧原有的外正内负跨膜电位升高。 重 要 四、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酵解 (细胞质)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磷酸甘油穿梭 (线粒体基质)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FAD FADH2 NADH?FMN ?CoQ ?b ?c1 ?c ?aa3 ?O2 NADH NAD+ 线粒体内膜 (细胞液)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通过3-磷酸甘油与NADH之间的转换,胞液中的NADH间接地转变为内膜上的FADH2,经由内膜上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也是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进入FADH2呼吸链。 这种方式不通过复合物Ⅰ,因此只生成1.5分子ATP。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苹果酸穿梭系统 谷草转氨酶,苹果酸脱氢酶,以及一系列的透性酶。 通过苹果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换,间接地将细胞质中的NADH转变为线粒体内的NADH,从而进入NADH呼吸链。 这种方式要通过复合物Ⅰ。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作用 细胞液 线粒体内膜体 天冬氨酸 ?-酮戊二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谷氨酸 NADH+H+ NAD+ 草酰乙酸 NAD+ 线粒体基质 苹果酸脱氢酶 NADH+H+ Ⅳ Ⅰ Ⅱ Ⅲ 苹果酸脱氢酶 谷草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Ⅰ、 Ⅱ、 Ⅲ、 Ⅳ为膜上的转运载体) 呼吸链 1. 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uncoupler)是指那些不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但能抑制ADP通过磷酸化作用转化为ATP的化合物。它们也被称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不抑制电子传递。不抑制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化学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化学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 (2、4-dinitrophenol,DNP) DNP在pH=7的环境中以解离形式存在,是脂不溶的,不能过膜。 在酸性环境中接受H+,成为不解离形式,是脂溶性的,很容易过膜,同时将H+带入膜内,起消除质子浓度梯度的作用。亦称质子载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审计学基础(南京审计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doc VIP
- 四川省成都市地图矢量PPT模板.pptx
- 新编整理兽药店规章制度.docx
- 护理质量指标的解读ppt.pptx
- 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书范本8篇.docx
- 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者手册模板.docx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023年秋必威体育精装版版】.pptx
- 八上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梯度训练2 PPT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