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肥理论与实践(3)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化部 第5讲 施肥技术 化肥利用率低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提高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的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肥料养分的配比确定内容,而确定经济合理施肥量是合理施肥的核心问题。 一、施肥量的确定 (一)施肥量确定的依据 目标产量需肥量 — 土壤供肥量 施肥量= —————————————— 肥料养分标明量 × 肥料利用率 1、目标产量养分需求量 土壤肥力是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其作物产量的高低与当地的社会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等有关。 目标产量养分需求量 =目标产量/100×100斤产量所需养分 目标产量的确定 一般以前3年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再加上10~15%的产量作为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 == 前3年平均产量 ×(100%+15%) 不同植物每形成一定数量的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是不同的。 目标产量养分需要量 2、土壤供肥量 指植物达到一定产量水平时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不含施用的肥料养分量),即指土壤为当季作物提供的养分数量。 取得土壤供肥量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土壤测定法 土壤碱解N也称土壤速效N指土壤能为当季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N含量。 土壤供肥量(kg?667m2) = 土壤测定值(mg/kg)× 0.15 × 养分利用系数 土壤供肥量(kg?1000m2) = 土壤测定值(mg/kg)× 0.225 × 养分利用系数 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土壤养分利用系数 碱解氮 0.70 速效磷 0.70 速效钾 0.50 2)田间试验法 以土壤无肥区产量为依据计算 土壤供肥量(斤?667m2) == 无肥区产量 / 100 × 形成100斤产量所需养分 或 == 无肥区产量 × 形成100斤产量所需养分 3、肥料利用率及养分含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施肥区该元素吸收量 — 无肥区该元素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 ———————————————X100 所施肥料中该元素总量 主要肥料含量(%)及平均养分利用率(%) (二)确定施肥量的方法 N、P、K分别计算 目标产量× 单位产量养分量— 土壤供肥量 计划施肥量 == ————————————————— 肥料养分含量 X 肥料利用率 或 (目标产量 — 空白产量)× 单位产量养分量 计划施肥量 == ————————————————— 肥料养分含量 X 肥料利用率 (三)确定施肥量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1、土壤取样的代表性 2、土壤质地 3、当地的施肥水平和施肥技术 4、当地农民施肥的习惯 5、当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6、作物品种 7、当年的气候特点(变化) 二、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除前期种子营养阶段和后期根部停止吸收养分的阶段外,其他阶段都要吸收养分。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养分的时期叫营养期。 水稻:发芽、立根、苗期、移栽期、返青期、幼穗分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乳熟期、腊熟期、收获期。 棉花:种子营养期、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花铃期、吐絮期等。 不同的植物生育特性不同,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数量、种类、比例要求是不同的。 三、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一)施肥时期 1、基肥:俗称底肥。结合耕整地,将肥料撒入地面,然后翻耕。 2、种肥:在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一次肥料。 3、追肥: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作用是补充植物在生育进程中所需的养分,以促进植物进一步生长发育。以速效化肥为主。 (二)施肥方法 1、撒施 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地表,然后把肥料翻入土中,或进行灌水。 2、条施 开沟将肥料施入沟中,覆土。肥料用量少或作物封行后,常采用这种方法施用。 3、穴施 在播种或移栽时,将肥料施入播种穴或移栽穴中,然后覆土播种或移栽。特点是肥料穴中,用肥量少,效果好。但方法掌握不好,会出现烧种烧苗现象。 条施 棉花窝肥 4、分层施肥 将肥料按不同的比例施入土壤的不同层次内。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