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伏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吕萍 李笑然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战略管理 北京 100190)
摘 要: 近年来,光伏产业走出去越来越多。本文探索了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家分布特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从哪里到哪里。我们研究发现,光伏企业的海外投资呈现“制度偏好性”和“产业偏好性”,即具有相似制度和产业环境的地区之间投资较多。二、从谁到哪里。通过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有战略意图和政治倾向,对东道国的制度和环境因素考虑较少,非国有企业以市场寻求型投资为主,对制度和产业环境较为敏感。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光伏产业;聚类分析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得到了普遍关注[1-8],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被认为是21世纪国际商务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9]。太阳能被认为是低成本、清洁、可靠的可持续能源,考虑到它的技术特性,光伏被认为是当今低风险投资的新趋势[10]。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伏行业累计装机总量达178GW,在过去14年增长了100倍[10]。仅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就高达40GW,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三大光伏生产国。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预测,不出五年的时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40GW。2014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6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2GW),日本和美国分别以9.7GW和6.5GW位列其后。光伏系统的价格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约75%,成本的降低使得光伏产品与其他能源产品相比极具竞争力。近年来,分布式光伏虽比集中式光伏起步晚,但价格的不断降低和优惠的关税政策使得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实现了对集中式光伏的追赶。2014年,两类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平衡,各占20GW。
图1 2000-2014全球光伏装机总量
资料来源: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
图2 1974-2015各国出台太阳能相关政策数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在中国,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已然成为光伏产业大国。光伏产业无论从人才、市场还是产业合作方面都呈现出深度全球化的特点,并且中国成为太阳能发电的生产大国的同时,却是一个消费小国[8],大量过剩的产能迫使光伏企业向海外市场寻找机会。然而中国光伏企业屡次遭到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制裁,美欧的对华“双反”调查让不少光伏企业的出口陷入困境,因此,到海外建立新公司或投资光伏电站成为规避贸易壁垒的最佳选择[11]。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相应的实证分析文献却不多。
本文旨在探索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家分布呈现怎样的特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从哪里到哪里。母国区域和东道国之间是否存在匹配关系(投资对),即位于某一类省份的企业是否对于某一类型的东道国有偏好?二、从谁到哪里。企业类型和东道国之间是否存在匹配关系(投资对),即哪种类型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哪种东道国投资?
已有研究中,一部分文献关注东道国的“拉动作用”,研究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制度环境、经济水平、文化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5,6,8,12-14] ;一部分文献关注母国的“推动作用”,研究母国的制度环境、政策扶持等因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3,15-17];一部分文献关注特定类型企业的投资特点,比较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5,16,18],不同企业规模[19]或不同投资动机[12]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区别;Wang等[3]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企业、产业、国家三个水平的影响因素,但却是分别考虑每个水平的影响,各个水平之间没有结合起来。本文综合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把母国和东道国因素、企业和东道国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匹配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光伏产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急需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产业。本文还应用聚类分析,将母国的各个省份和东道国按照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两个水平分组,分析投资行为。
文献综述
本文的理论框架图如下:
图3 理论框架图
2.1 制度理论
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策的问题上,传统观点从资源和能力的角度解释[20,21],或者考虑降低交易成本的因素[22-24]。近年来,制度因素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1-3,7,25-28]。学者们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别于发达国家[6,9,25]。与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代理理论相比,制度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行为[29]。一般来讲,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因素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包括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开放程度[6,8,2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