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3.北京的旧城格局有什么特点? 北京旧城 现在北京城与北京旧城的关系: 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 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 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 北京城城址在空间 上的变化: 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 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 颐和园 颐和园 故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其古人类遗址发现于1927年,现在已有地点25处,包括从距今60万年到距今1万多年的多个时期。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在周口店的活动时间大约从距今60万年前到距今20多万年前,共发现6具头骨化石、牙齿157枚,以及许多其他部位的骨头,分属于40多个个体。在遗址中发现有北京人的用火遗迹。1930年发现山顶洞人遗址,先后出土了3具人头骨化石,以及许多其他部位的化石,分属于十多个个体,其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1967年又发现新洞人,其文化时代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 周口店遗址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湾子莲花池公园内。古称西湖、太湖、南河泊。原为燕都蓟城西郊的一处湖泊,金代建都于湖东,莲花池作为城西的湖泊和城市水源,是研究金中都位置的重要实物。现为莲花池公园内的湖泊,面积20多万平方米,湖内种植各种莲花,湖上筑长堤,堤上有曲桥、拱桥、凉亭等点缀其间,已成为北京城西南部的一处休闲乐园。 莲花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宛平城,横跨永定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三年(1192)建成。明正统、清康熙年间重建,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桥由白石砌成,长212.2米,宽7.5米。两侧有栏板、望柱,望柱上雕凿大小石狮492只,神态各异。桥有11孔,桥墩、拱券各部分,均用腰铁固牢。桥墩作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桥两头有华表各一对,石碑各一座,一为清康熙年间修桥碑,一为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桥东为宛平城,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进攻宛平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至今桥身仍可见当年的弹痕。 卢沟桥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东城区国子监街。占地2.2万平方米。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建成(1306)。历代多次重修,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筑,又名先师庙。庙坐北朝南,大门称先师门,仍保持元代风格。前有琉璃壁及下马碑,进门东西有碑亭、神厨、神库等,并立有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118方,题刻历代进士5万多名。进大成门至第二进院,正殿名大成殿,为孔庙主体建筑,面阔9间,进深5间,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月台三出陛,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殿前有600余年树龄的古柏一株,名除奸柏,亦名触奸柏。有古井一口,清高宗赐名砚水湖。大成殿后有崇圣祠,自成院落,为祭祀孔子先祖之地。今辟为首都博物馆,展出北京地区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 北京孔庙 圆明园遗址 景山 八达岭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总面积273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清乾隆年间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基本形成今日的面貌。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有坛墙两重,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外坛墙周长6553米,南北墙距1657米,东西墙距1703米,原西墙有门两座:北为祈谷坛门,南为圜丘坛门。内坛墙南北距1283米,东西距1025米,周长4152米,面积130万平方米。坛内有东西向隔墙连接内坛东西墙,将圜丘、祈谷两坛隔开,隔墙中有门相通。南部为圜丘坛,是祭天时设祭场的地方,又称祭台、祭天台或拜天台。台分三层,每层四面出陛各九级,上层台面中央是一块圆形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