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类型、现状? 2、?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 3、?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针对土地资源利用: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4年 3月29日,一场黄沙席卷了北方11个省区,7000万人受到影响。这是今年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其横扫千军的气势警示我们,在防沙治沙上还任重道远。 我国荒漠化和沙尘暴发生、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即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范围总面积约331.7万平方公里,(图片)占国土面积 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这一区域面积的79%,占国土面积的27.3%,相当26个江苏省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两倍多,并以每年2460多平方公里速度扩大,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4亿。据有关方面粗略估算,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间接损失难以估计。 据历史资料记载,近百年来我国沙尘暴共发生70次,60至70年代每两年一次,90年代每年都有。本世纪其更有增强之势。 根据治沙专家认为强和特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①强风和低能见度,在西北地区大气循环的规律在春季为多大风季节。 ②地面有丰富的、无植被覆盖的、干燥的沙尘物质。 ③地面呈不稳定热层结,空气对流加强形成上升气流。 沙尘暴的五大沙源区: (1)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 (2)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 (3)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 (4)阿拉善盟中蒙边界地区。 (5)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道古特沙漠。 (1)自然因素: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先天的脆弱性,集中表现在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冬春季节大风频繁,连旱机率大,极易造成裸露的地表发生风蚀沙化,对土地沙化起到了加剧作用。 (2)人为因素:由于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人们对土地的滥垦,过度的放牧,造成土地沙化面积扩大 。 造成我国土地沙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防治及其对策探讨 (1)严禁滥伐、滥垦,积极保护原有天然林。 防护体系是维持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严加保护。 (2)严禁滥牧,保护和恢复原有草地生态系统。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例如内蒙古中部浑善达克沙地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沙化,必须以草定畜,采取轮牧,退耕还草,建立优良人工草地。谨防春寒潮大风频繁和地表覆被恶化两个原因叠加,导致强沙尘天气的连续出现。 (3)治理与开发结合,建立荒漠农业体系以脱贫致富。 耕地、林地比重小, 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强调: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草地32.6% 林地16.6% 建筑用地和内陆水域15.7% 耕地13.5% 难利用土地21.6%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 2、我国沙漠化扩大。 3、我国草场资源超载。 4、我国森林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的危害、成因及防御措施? ? 1、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 2、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 3、恶化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危害 自然原因:多山地;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人为原因:滥砍乱伐,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防治 ???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具体: a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b 因地制宜,增加地面覆盖度,如:植树种草。 c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1、依法管理。 2、“开源”与“节源”。 3、合理建设和保护。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