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染第八版配套课件06螺旋体-01-钩端螺旋体病详解.ppt

传染第八版配套课件06螺旋体-01-钩端螺旋体病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体菌苗接种 药物预防 十、预防 *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昆明医科大学 韦 嘉 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一、概述 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 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一、概述 二、病原学 钩体呈细长丝状,革兰染色阴性,有12~ 18个螺旋,长约6~20μm宽约0.1μm,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电镜观察到钩体结构包括圆柱形菌体、轴丝(又称鞭毛)和外膜3部分。 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需氧。 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 在pH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3个月。 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全世界已发现24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新菌型仍在不断发现中。 我国已知有19群,74型。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钩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在我国证实有80多种动物,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鼠类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黄毛鼠为最重要,是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三、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途径,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体最主要入侵途径。 人群易感性 人对钩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强同型免疫力。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我国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发病最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疫区儿童亦易感染。多发生于 农民、渔民、屠宰工人、野外工作者和矿工等。 三、流行病学 钩体病主要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稻田型 雨水型 洪水型 主要传染源 鼠类 猪与犬 猪 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 波摩那群 波摩那群 传播因素 鼠尿污染 暴雨积水 洪水淹没 感染地区 稻田、水塘 地势低洼村落 洪水泛滥区 发病情况 较集中 分散 较集中 国内地区 南方水稻耕作区 北方和南方 北方和南方 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肺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流感伤寒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钩体经破损或正常皮肤与黏膜侵入人体后,经淋巴管或直接进入血流繁殖产生毒素,约3~7天内形成钩体败血症(leptospiremia)。 起病约3~14天,钩体进入内脏器官,使其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造成中期多个器官损伤。多数病人为单纯败血症,内脏器官损害轻,少数病人有较重的内脏损害,出现肺出血、黄疸、肾衰竭、脑膜脑炎等。 钩体病病情轻重与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钩体病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病理解剖的特点是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但组织形态变化轻微。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长至28天,短至2天。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早期、中期和后期。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在起病后3天内,为早期钩体败血症阶段,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为症状明显阶段,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此型又称外耳病(Weil’s disease) 肾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五、临床表现 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少数患者退热后于恢复期可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称钩体后发症。 后发热 眼后发症 反应性脑膜炎 闭塞胜脑动脉炎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约2/3的病人有轻度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血清学检查 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检测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一般在病后l周出现阳性,15~20天达高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近年国外已较广泛应用ELISA测定血清钩体IgM抗体,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显微凝集试验。 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 发病l周内抽血接种于柯氏培养基。 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特异、敏感、简便、快速检测全血、血清、脑脊液(发病7~10天)或尿液(发病2~3周)中的钩体DNA。 六、实验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