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对穴治疗颈源性头痛.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药对穴治疗颈源性头痛 定义: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间歇性或连续性发作。有的可有颈部外伤史,有的可涉及肩和上臂痛,是一种以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为主的疼痛综合征。 发病因素: 1、炎症学说:从颈部穿出的C1、C2、C3神经后支,分布于相应的同侧头部,在此段神经的通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炎症性病变都会导致颈源性头痛的发生,如颈椎间盘突出、软组织的痉挛水肿、小关节的紊乱和增生等。 2、会聚理论:颈部的C1、C2、C3神经及其分支现某些支配头面部的神经节或神经核发生联系或会聚。颈源性头痛的发生是由于高位颈神经所过的结构发生病损而引起高位颈神经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入,通过高位颈神经之间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等脑神经传入纤维在中枢会聚,使伤害性感受输入产生紊乱而形成神经支配区域的牵涉痛。 中医学认识: 本病属祖国医学“头痛”、“头风”等范畴,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痰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本病以女性多见,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有的可同时出现同侧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病程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存在,缓解期缩短,发作性加重。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 体检:耳下乳突下后方及椎旁有明显压痛。病程较长者可有颈后部、颞部、顶部、枕部压痛点,有的患者局部触觉、针刺觉减弱,部分患者患侧嗅觉、味觉和舌颊部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压顶试验阳性。 X线: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孔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棘突增宽变厚,棘上韧带钙化。CT多无特殊变化,少数可有椎间盘突出。 国际头痛协会2006年头痛分类标准规定,颈源性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单侧头痛 2、疼痛首先发于颈部,随之扩散至病变侧的额、颞部及眶部 3 、疼痛呈钝性,常深在,无搏动性,以额颞部为重, 4、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期可持续发作 5、颈部活动、不良姿势及按压眶上神经、C1-3颈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组织可诱发头痛发作 6、颈部僵硬,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可伴的同侧肩部及上肢疼痛 7、其它相关症状和体征:恶心、呕吐、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眩晕、畏声等。 辨证要点:首辨外感、内伤,继辨虚实,再辨病位:外感头痛发病较急,病势较剧,持续发作,无有休止,为时短暂,多以风邪为主,或挟寒、热、湿,多为实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痛势较缓,痛势悠悠,时作时止,遇劳加重,多为虚证,或虚中挟实。 经络辨证: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项;阳明头痛,痛在前额、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痛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厥阴头痛,痛在巅顶或痛引目系。 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协会1990年颁布关于CEH诊断标准: 1、颈部或枕部疼痛,可放射至额、眶、颞、顶或耳部; 2、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 3、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在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的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常的压痛; 4、影像学检查至少符合以下一项: (1)前屈后伸位异常 (2)生理曲度异常 颈源性头痛的对药方:三阳并治,以调和气血,祛风止痉,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为法。基本方以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10g、白芍30g、甘草10g、川芎15g 白芷10g、羌活10g、石膏15g、僵蚕10g 当归10g、白蒺藜10g、 加减:阴虚头痛加生地、细辛; 气虚头痛加党参、黄芪; 痰湿头痛加半夏、陈皮或二陈汤; 瘀血头痛加葛根、丹参、或加大当归、川芎用量; 肝阳头痛加天麻要、钩藤; 血虚头痛加首乌、白蒺藜;遇风寒加重者加芥穗、防风; 遇风热加重者加桑叶、菊花; 兼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 兼恶心者加半夏、竹茹、旋覆花、代赭石; 顽固性头痛,以抽掣疼痛为主者加全蝎、蜈蚣 对药解: 柴胡—白芍: 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阳气而泻邪热,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二药伍用,一散一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佐芍药之酸敛,引药直达少阳之经,而收清胆疏肝、和解表里,升阳敛阴、解郁止痛之。白芍——甘草: 白芍酸苦,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甘平,入走太阴,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