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古代物理学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一章 从自然哲学到现代物理学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物理学时期(16世纪以前)、经典物理学时期(16世纪—19世纪)和近现代物理学时期(20世纪以来)。 1.1 古代物理学思想 1.1.1 中国古代物理学思想 1.关于物质本原的认识 中国古代,关于对物质本原的研究主要有“阴阳学说”、“五行思想”、“原子观点”、“元气说”诸理论。 * (1)阴阳学说 《易经》的注解书《易传》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指宇宙本原(物质的原始态),“两仪”就是阴阳,“四象”是春夏秋冬四时,“八卦”即天、地、山、泽、水、火、风、雷,把自然现象归纳成为八种基本现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按阴阳学说,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生生不息都归结于阴阳之间的彼此消长、对立统一、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2)五行思想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认为世间万物皆由这五种元素构成。五种元素之间具有相生和相克的基本关系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和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 (3)原子观点 《墨经》记述,“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解释是,端的尺寸非常小(“无厚”),内部无间隙,不能再分割,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庄子·天下》指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认为物质可无限分割。 (4)元气理论 “元气说”可以概括为:天地是包含元气的实体,万物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是气的不同凝聚状态。万物从混沌中产生和发展,是元气运动所致。有形的物体不可灭,无形的元气也不可灭,元气的运动也不可灭。 2.关于时间、空间和运动的认识 魏国的尸佼给宇宙以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即空间,宙即时间。《庄子》的定义:“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意思是,宇是实在的且无所不在,宙有长短但无始终,说明了时空的无限属性。 * 关于运动与静止,墨家定义:“动,域徙也”“止,以久也”,即运动意味物体空间位置(域)的改变(徙), 静止意味物体处于空间某位置有一段时间(久)。至于时空与运动的关系,墨家写道:“宇域徙 ,说在长宇久” “宇徙而又处宇,宇南北,在旦又在暮”。即物体在空间移动,是空间随着时间的由近及远的变化,物体离开原空间而占据另一空间,好比物体从南到北,经历的时间从早到晚。这样,时间与空间的联系便统一于物体的运动中了。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一个人坐在行船上,手中剑掉到水中。他在船上掉剑位置刻上记号,以便捞剑。作者笑话掉剑人以行船为参照系去找剑是徒劳的。晋代束皙说:“乘船以涉水,水去船不徙矣”“仰游云以观,日月常动而云不移”。是对运动相对性的描述.《春秋伟·考灵曜》记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比如人在大舟中,闭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是相对性原理的思想。 * 墨经:“力,刑之所以奋也”“重之谓下,举重,奋也”。 “刑”即“形”为物体,“奋”为“运动状态的改变”,这与牛顿定律不谋而合。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述一个故事:燕昭王养的一头肥猪太大,最大的秤也不能称出猪的重量,便命“水官”用船去称重,才称出猪的 张衡(78-139) 3.关于力的认识 重量。墨家曾写道:“沉形之衡也,则沉浅非形浅也,若易五之一”。意思是,浮体放入水中平衡时,浮体下沉一定深度,浮体的重量与水对物体下沉部分的浮力相等,好比五件物品与一件物品的等价交换。可见古人对浮力已有较深刻的认识。至于弹力,我国古人早就有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了,如弓箭、弹弓、管乐器中的簧片等,而且在许多书籍中也记载了外力与形变的正比关系。张衡的预报地震的地动仪,用到了惯性和杠杆原理等力学知识。 * 4.关于光的认识 中国古代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实验有许多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及其弟子在《墨经》中就已记载着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和光在镜面(凹面和凸面)上的反射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经验规律,把物和像的位置及大小与所用镜面的曲率相联系。《墨经》记述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1-1-1,物体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光照在物体(人)上,从物体上发出的投射到屏上的一切。 光线均相交于针孔处,物体下部发出的光线像箭一样射到高处,上部发出的光线射到低处。 图1-1-1 墨子(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测定凹面镜焦点的原理以及虹的成因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阐述。南宋末的赵友钦对小孔成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实验(改变光源、改变物距、改变像距、改变孔的形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