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普通心理学定义: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性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3、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含义)、调查法(含义)、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节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心理学之父:冯特 3、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17年,蔡元培支持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心理的实质(能阐述):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三节 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意识元素说)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学派):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整体说) 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意识功能说明)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强化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人的人格形成或者人格障碍的重要根源。(人格理论) 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皮亚杰 主要观点: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理论) 第二章认知心理 感觉 2、感觉的分类(p30) (1)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平衡觉:反映身体各部分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紧张程度。 运动觉:身体运动和方向。 机体觉(内脏感觉):有机体内部器官活动状态。 3、感受性及其变化(感觉的基本规律)(p35) (1)感受性: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二者关系:二者成反比关系,即绝对阈限大,绝对感受性就低,绝对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公式:E=1/R,E指绝对感受性,R是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2)感受性的变化:由于受某些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①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 (2)嗅觉适应 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③联觉 ④感觉补偿 ⑤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4、感觉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补充介绍内容) 一、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规律 二、感知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 三、感知对象的运动变化规律 四、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活动的规律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二知觉 2、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之觉 根据知觉对象的差异: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p38)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4、错觉及错觉的种类: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p33) 三、注意(补充内容) 1、注意含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作意志努力。 3、注意规律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① 刺激物的特点(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 ②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 ②间接兴趣 ③外界干扰,学习、工作的条件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①共同存在: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两种注意的参加。 ②相互转化: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 4、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范围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