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事内蒙古业单位备考案例分析题命题及备考策略
事内蒙古业单位备考:案例分析题命题及备考策略
在事业单位笔试考试中,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案例分析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已成为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新的特点。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薛香凝老师将为大家做具体的备考策略指导。
【命题趋势】
案例分析题是事业单位考试主观题的常考题型之一,湖北省直和上海市直事业单位考试的《综合应用能力》一科中通常会有案例分析题的考察。2013年之前,主观题采取这种题目考试的地区不是很多,但是命题规律和采用这种题型的地区比较固定。在2013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山东青岛市直、聊城部分区县考试、贵州的部分地市、浙江温州市直和区县的事业单位考试中也出现了案例分析题。中公名师指出越来越多的地区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采用这一题型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已成为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新的特点。
【命题规律】
案例分析题分为两种,一种是考察法律、哲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案例分析题目;一种是考察阅读理解、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分析题目。
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考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法律、哲学、政治学或行政管理学等等专业知识,在2011年及以前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这种题目比较常见。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规范化及普及化,从2012年开始,尤其纵观2013年浙江温州、上海市直、湖北省直等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题为考试的主要方向,成为当前案例分析题主要发展趋势。
薛香凝老师指出这里所讨论的案例分析题,主要是指后者。
案例分析题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三四百字材料回答两个问题,例如根据年轻人成为“屏奴”的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材料的内容集中阐述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材料性质上来说只是提出问题,从内容上来说通常是列举现象或给出数据;需要回答的两个题目一般包括原因的分析和提出对策;案例分析的题目与申论的非作文题目相似,但是应答方法有所区别:案例分析的给定材料字数少,内容有限,基本没有答案的提示,需要考生平时储备和积累,并有自己的思考;而申论考试的答案基本上来源于给定材料。
【备考策略】
中公点拨:案例分析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一般分值占15分,并出两道题共30分的分值。例如《2013年年6月22日浙江温州文成县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目如下:
[案例分析一]
1.你认为就业地域选择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字数在150字以内)
2.结合实际,请你谈谈选择就业地域时要有哪些理性认识?(字数在200字以内)
[案例分析二]
1.你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字数在150字以内)
2.如何从高校管理方面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字数在200字以内)
中公点拨:有部分考生认为这种题目无从准备、没法复习,便不作备考。其实这种题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能成为备考的盲区。
首先,关注社会热点。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案例、热点现象、热门话题,尤其是当地政府的新举动、新举措、新政策。考生通过重要网站、评论员文章、重要网络论坛了解这些内容,养成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例如关注关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手机依赖症的观点等。有些地区可能会考察当地政府必威体育精装版的政策措施,考生可多关注本地的新闻报道。
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的内容虽然少,但是材料中通常会包含一部分答案或者是作答的提示。所以考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有限的文字中提取答案要点。这种信息提取的能力需要训练,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筛选一些短材料,进行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
最后,训练表达能力。案例分析题通常有作答字数的限制,要求规定字数内书写答案。考生要训练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要将自己的思考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还要注意控制字数,做到条理清晰、要点突出、语言简练。
任何一种考试都有其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透视其命题趋势,总结其解题方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目前,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考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考前的突击上,中公专家建议考生应多关注生活和社会,多积累和思考,这样才能壮大实力,信心备战。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