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资料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doc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资料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资料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考纲解读】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的相互转换,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概念. 3.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4.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并集、交集的求法. 5.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补集的求法. 6.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7.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8.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考点预测】 3.注意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4.能根据Venn图表达的集合关系进行相关的运算. 5.注意区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前者是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而后者只否定结论. 6.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当直接判定命题条件的充要性有困难时,可等价地转化为对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7.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考点在线】 考点一  集合的概念 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 A.(0,1),(1,2) B.{(0,1),(1,2)}C.{y|y=1,或y=2} D.{y|y≥1} 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 ) A.P   B.Q C.  D.不知道 P,即P∩Q=Q.∴应选B. 考点二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 例. 若A={2,4, 3-22-+7},B={1, +1, 2-2+2,- (2-3-8), 3++7},且A∩B={2,5},则实数的值是________. 【答案】2 【解析】∵A∩B={2,5},∴3-22-+7=5=2或=±1. A={2,4,5}. 当=1时,2-2+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1. 当=-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1. 当=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 =2为所求. 【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b=c且+2b=c2,消去b得:+c2-2c=0, =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0. ∴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b=c2且+2b=c,消去b得:2c2-c-=0, ∵≠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 例.设集合A={|=3n+2,n∈Z},集合B={b|b=3k-1,k∈Z},则集合A、B的关系是________. ∈A,则=3n+2=3(n+1)-1(n∈Z), ∴ n∈Z,∴n+1∈Z.∴ ∈B,故.    ① 又任设 b∈B,则 b=3k-1=3(k-1)+2(k∈Z), ∵ k∈Z,∴k-1∈Z.∴ b∈A,故    ② 由①、②知A=B. 这里说明∈B或b∈A的过程中,关键是先要变(或凑)出形式,然后再推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予以重视.反映集合与集合关系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因此,在证明(判断)两集合的关系时,应回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 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