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辨证教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以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病机是风寒袭表、营卫失和 一、太阳中风证 1、太阳中风本证 临床: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汗出,鼻鸣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病机:风寒袭表、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要点: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汗出,脉浮缓 治疗: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剂:桂枝汤 2、太阳中风兼证 (1)兼项背强儿儿用桂枝汤加葛根汤;(2)兼气逆作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发汗太过,汗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4)太阳病误下后,见胸满,脉促,用桂枝去芍汤;(5)若胸满,脉促,恶寒明显,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6)桂枝新加汤证由太阳病发汗太过,气阴两伤,筋脉失养而致全身疼痛,脉沉迟无力。 二、太阳伤寒 1、伤寒表实证 临床: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 要点:发热恶风寒、身痛、无汗、脉浮紧 治疗: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方剂:麻黄汤。 2、太阳伤寒兼证 (1)葛根汤证:兼有项背强儿儿,或下利,或呕吐不止,舌淡苔薄白,二便正常 方剂:葛根汤(治疗表证下利,称之为‘逆流挽舟’之法) (2)大青龙汤证 临床: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而烦躁、脉浮紧;或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舌尖红,苔薄黄,脉浮缓或浮紧。(烦躁为主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疗: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3)小青龙汤证 临床:无汗、发热,恶寒、身痛、干呕、咳嗽、心下有气 病因: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治疗:散寒化饮 三、太阳表郁证 临床: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或热多寒少,均见二便、舌脉如常 病机:太阳病日久,正虚邪微,邪于肌表或郁而生热。 要点: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或热多寒少。 治疗: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表现:一日再发,治疗: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桂枝二麻黄汤一方(面红、身痒,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热多寒少,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太阳腑证 一、太阳蓄水 临床: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即吐、下肢水肿,脉浮或脉数 要点:小便不利,消渴,烦渴,脉浮。 病机:寒邪随经入里,膀胱气化失常 治疗:化气行水,解表散邪 方剂;五苓散方 二、 太阳蓄血 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血热互结。 临床:发狂,如狂,少腹急结或硬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沉结 要点:发狂,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治疗:轻者,活血化瘀、通下瘀热;重者,破血逐淤;缓者,攻下淤血、峻药缓图 方剂:核桃承气汤(轻症),抵挡汤(重症),抵挡丸(缓症)。 阳明病辩证 一、阳明邪热证 1、无形邪热证:无形邪热炽盛,而无肠中燥屎结聚。以心烦不得眠、身热汗出、口渴、小便不利、脉大为特点。 (1)栀子豉汤证 临床: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薄黄 要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病机:邪热郁于胸膈、气机不畅 治疗:清宣郁热 方剂:栀子豉汤 (2).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 临床: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口不仁、面垢、身重难以转侧,甚至神昏、、谵语,四肢厥冷、遗尿、脉洪大 要点: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 病机:阳明气分热盛,耗气伤津 治疗:白虎汤(不渴、若阳热内盛,治宜辛寒清热) 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若津伤较重,宜清热益气生津) (3)、猪苓汤证: 临床: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质红、少苔、脉浮、或见下利、心烦不眠 要点: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脉浮 病机: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治疗:育阴润燥,清热利水 2、有形邪热: (1),热盛燥实证 临床:大便热结、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戢然汗出、神昏谵语、烦躁不寐、循衣摸床、或视物昏糊不明、喘冒不得安卧舌苔多厚黄干燥,或边尖起刺、甚者焦黑燥裂、脉沉迟或沉实有力 要点:不大便,日脯潮热,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脉沉迟有力。 病机:阳明热盛,燥实内结。 治疗:轻症:小承气汤,若痞,满,燥,实俱全,大承气汤,燥屎结聚明显,调胃承气汤。 (2)、津伤热结证 临床:腹微满、或微痛、大便难,大便硬,小便数、舌质红苔干 病机:胃热津亏,腑气不通 要点:大便难,大便硬,腹微满 治疗:滋阴润肠兼清热润便(麻子仁丸。若肠燥便密,用密煎方) 二、阳明湿热证 湿热发黄是由于湿热熏蒸肝胆,胆失疏泄,胆汁外溢 1、湿热偏表发黄证 临床:身目俱黄,无汗、身痒、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濡数 要点:身目俱黄,无汗、身痒、 病机:湿热瘀阻,表闭不畅 治疗:清热利湿(麻黄连绍赤小豆汤) 2、湿热偏里发黄证 表现: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小便不利,腹微满、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身无汗、好、渴引水浆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要点: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小便不利,腹满、便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